返回

第369章 刘熙乞骸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9章 刘熙乞骸骨 (第3/3页)

觉,这玩意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一份诏书就能改变的。

    有时候,强制的东西,只会让人更加抵触,所以锦衣卫的宣传工作,就非常重要。

    对于百姓来说民族的概念太陌生,他们根本不在意,更多是读书人在无聊的时候会聊起。

    只是比起什么民族的概念,他们更多是谈论另外一件事情。

    随着印刷技术越来越成熟,图书馆里面的藏书也逐渐丰富,并且在各郡铺开,基本每个郡都会有一个图书馆,程秉等担任过图书馆管理员的,专门把管理制度写下来,印发到各地图书馆里面。

    作为图书馆馆长的刘熙,在把典籍全部注释完毕后,终于是向孙暠乞骸骨。

    本来年纪就大,只因为注释典籍的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硬着头皮去做。

    眼看终于完成,也抽空全部的心力。拒绝成为帝国国师,选择退休归隐。

    离开当天,宛陵十里空巷,百姓纷纷出来送别老人。

    这几年,刘熙每晚都坚持开夜课,比例在减少,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大家都能来听。

    别说宛陵这边的学子,整个江南的学子,都听过他的课。如今以门生自居,前来为恩师送行。

    “刘公,您的弟子将遍布这个帝国!”孙暠也是亲自过来送别,笑着对这位老者说道。

    “此生无憾矣!”刘熙感慨,昔日本来打算避难交州,只是机缘巧合来到宛陵。

    没想到几年下来,自己完成一件,能影响千秋万代的大事!

    他不认为自己是经学家,经学只是为了进入那个圈子。

    他更认为自己是个训诂家,而从事这个行业,也只是为了能帮助更多人能读书。

    就说《尔雅》这份古代‘词典’,就是本训诂书。

    “就是有些可惜,若刘公再年轻十岁,朕本来打算请您去编写《新华字典》来着。”孙暠感慨。

    吞噬

    说到底,在推广官话的道路上,需要统一的注音,这就意味着需要华夏拼音。先把拼音确定下来,然后记录到《新华字典》里面,不仅方便零基础的人认字,也方便官话的推广。

    “哈哈,老了,交给学生们来做吧!”刘熙倒是放得开,哪怕他有些意动。

    “哈哈,的确,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孙暠附和。

    今年不过六十岁的刘熙,就这样回到自己的故乡。

    后来吕炽偶然提了句,说他在家乡办了个私塾,人数不多就十来个,说是之前在宛陵开夜课习惯,一天不教书不痛快。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