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大明市场粗略分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4章:大明市场粗略分析 (第2/3页)

货。”

    “江西?”颜政倒是讶异了一下,“江西有个景德镇我倒是知道,可你确定,这些海商贩卖出海的货物,大多来自江西?”

    李海狗笑了笑说:“大王有所不知,即便小人是个不读书的,也知道江西广信府的笔墨纸砚乃是上品,更别说其还出产茶叶、丝绸和夏布!且同福建又有水利之便,一路都能走水路。”

    颜政赶紧将这一点记在纸上,他这个历史盲,自然不知道此时的江西赣东地区,已经是手工业非常发达,甚至远超丝织业暴起后的苏湖地区。

    且明朝四大名镇,特么三个在江西。人家的德兴县、银山镇,还能出产铜和银,不仅设立有铸币局,在后世都还被称作是亚洲最大的铜矿。

    “那乡下的百姓呢?你去走访了没有?”

    “至于乡下,都差不多。就拿小人自己来说吧,以前是五六年都舍不得扯块布,一身咸腥,也常常吃不上正儿八经的饭,总之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过节的时候,舍得花钱买点肉吃一下。倒是我的女儿,每两年都会买几尺布,给她做块衣裳!”

    颜政叹了口气,李海狗还是不专业,这种调查本应该他自己去,可是他又走不开。

    不过从李海狗的话中,以及之前同那些大明妇人的交谈中,颜政还是可以判断出,大明大多数百姓的消费能力,基本上只局限于粮油、盐和布。

    城里的百姓或许消费的地方还多一些,乡间的底层百姓,就真的是穷困到了极点。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现状,大明人口之多,却只有地主阶级有还算不错的消费能力。

    至于普通百姓,除去必需的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尽量节省,即便是小地主,估计也是扣扣嗖嗖。

    “那铁锅呢?”

    李海狗回道:“大王,铁锅的话,一口锅可是能用很久很久的,补锅匠补个锅,也就十几文钱!有些人家,一口锅是能传家的!”

    “倒是忘了这茬!”颜政苦笑了一声:“看来啊!能打开大明广大市场的东西,还真不多!”

    颜政现在就体会到了带英的绝望,当年带英每年要花费大量的白银购买茶叶、瓷器,偏偏小农经济的大清啥都不买带英的。

    李海狗低头想了想说:“若是大王铁器真的能卖的便宜些,想来应该也是可以在大明卖出去不少。”

    “为何?”

    “据小人所知,乡间农夫最舍得花钱的,就是农具!大王一个犁头只要便宜一成,加上结实好用的话,定是可以让不少农夫掏钱!”

    这话倒是给颜政提了个醒,大明是个农业国,且生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