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藏锋宴,终是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藏锋宴,终是来了 (第2/3页)

他身旁,陈鹤鸣目露狂喜:“王爷,太子……立威了。”

    “这才是第一步。”朱瀚缓缓道,“让人盯紧薛明渊。”

    “是怕他反对?”

    “不。”朱瀚淡淡道,“他若反对,反成了我之力。”

    “那王爷是……”

    “我怕他不反。”

    陈鹤鸣一怔,随即恍然:“王爷是要借他之口,将太子之道送入朝中?”

    朱瀚点头:“若要百官听太子,非得先让他们信太子。”

    而在皇宫深处,御书房中。

    朱元璋静坐,手中却紧握一封从国子监传回的快简。

    “这小子……”他咧嘴一笑,“还真讲得一套好道理。”

    他转头对身旁的中官道:“传朕旨,赐太子今日之讲为‘春坛讲德’,编入太学课卷。”

    “诺!”

    朱元璋放下书卷,低声咕哝一句:“朱标,若你真能担得起……这皇叔,倒也没白护你。”

    翌日,太学门前便贴出告条,一纸“春坛讲德”,赫然书明太子之志。

    坊间书肆也将“太子春坛讲义”摹刻成册,几日内风行四方,甚至有儒者将之与《中庸》《论语》并列,称其“可传后世,立君子之志”。

    这一切落入朱瀚眼中,只一言:“起势了。”

    “王爷,薛明渊已于今晨入宫,太子尚在东宫未动。”

    陈鹤鸣脚步急促,面色微带肃然,“听闻是太学正李洪甫引荐,今晨朝散之后便直入文渊阁。”

    朱瀚却微一挑眉,缓声笑道:“有趣,薛明渊竟不疾言以驳,而甘愿入朝,这一招,不像是他。”

    “王爷,您怀疑……”

    “不急。”朱瀚拈起一枚棋子,落于棋盘一角,“他若只为反驳,自可于朝堂上击之,为何偏偏绕道?他是聪明人,怕是想借此抛出条件。”

    “条件?”

    “嗯。士林中人,总要落得实地才敢行远志。”

    朱瀚语罢,缓步走向窗前,望着天光洒下的金瓦朱墙,低声道:“他若要议位议事,我便给他事。但这‘事’,由我设。”

    “传话下去。”

    “王爷,您是要……”

    “请薛明渊来王府。请他听一出戏。”

    两日后,锦王府。

    曲水流觞,柳絮轻摇。

    朱瀚穿常服立于后园戏台旁,指间转着一柄白玉折扇。

    戏台上唱的是《长亭送别》,却用的是旧音,唢呐低哑,唱腔婉转。台下几名王府幕僚与客人静静品茶,皆不语。

    薛明渊亦在其列。

    一壶香茗,三巡未动。

    朱瀚终于缓缓转身,望向他:“薛大人,听得如何?”

    薛明渊微一点头:“雅致。唱腔古拙,却韵味十足。”

    “可这出《长亭送别》,说的却是‘志士别家,为国立功’。”朱瀚轻笑,“你我皆非戏中人,为何却看得比戏子还入神?”

    薛明渊眸光一凝,放下茶盏:“王爷意有所指?”

    朱瀚收了折扇,缓步上前,与他隔案而坐。

    “你昨日入文渊阁,不议太子之言,反称‘春坛讲义,言高志远,实非庙堂之学’,此话流出,太学中人惶然,坊间却称‘薛公独具远识’。此消彼长,动静之间,你意欲何为?”

    薛明渊不动声色,淡然笑道:“春坛讲,是太子抛石入水,我不过测波而已。”

    朱瀚看着他,眼底不怒反笑:“我看你,是借波钓鱼。你想让朝中士子归于你,再由你牵至太子身后。”

    “王爷既明此,又为何请我观戏?”

    朱瀚凝视他片刻,忽然反问:“你知戏子唱戏,最怕什么?”

    薛明渊一怔。

    朱瀚不待他答,便道:“怕台下无人听,更怕台下听者另有所图。”

    “戏是唱给人听的,可台上若无真情,哪怕唱得再好,也不过纸上腔调。”

    “我请你来看这一出,就是想告诉你,太子的戏,不容你改词配乐。”

    “你若愿为其鼓吹,便要知他之志。若欲另设章句,那便是违心。”

    话锋如剑,直刺心肠。

    薛明渊眼神微沉,良久才吐出一声:“王爷似信太子过深。”

    朱瀚却一笑:“不。我信他,是因我知他能成。”

    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