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口子绝不能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口子绝不能开 (第2/3页)

   或许少加一点百姓们也没有怨言,甚至不少百姓像仲一样,心里早有预期,已经等着朝廷加税了。

    但是赵括深知,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可怕的不是加的那一点点赋税,而是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口子,上面尝到了甜头,发现百姓能够承受新加的赋税,并且怨言并不是很大的时候,就会开始一步一步试探百姓的底线。

    同时,下面的官吏也会推波助澜。

    只要朝廷不下达加税的命令,下面的官吏无论如何都是不敢私自加税的,最多在收税的时候大斗收上来,小斗报给朝廷,或者故意用脚踢粮食堆尖的斛,使粮食撒出来,美其名曰损耗,实际上私吞了。

    第一种情况赵国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度量衡统一之后,只要发现有不按照标准的,一律发配充边,严重者发配到瀛洲。

    】

    后一种赵国是没办法做到强而有力的监管的,不可能每个乡县收税,朝廷都派人看着,而且被派去的官员是否与之有勾结也没办法保证。

    至于指望百姓上报也不现实,自古民不与官斗,不到被逼无奈,走投无路之时,百姓是不会选择与官员相斗的。

    一般发生这种事情,百姓都是已经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算是比较好的,能够贪污的钱粮有限,不至于让百姓活不下去。

    真正压倒百姓的是朝廷的一次次加税,或许加的并不多,但到了下面之后就不是这样了。

    每一次朝廷加税,对于各级官吏来说,都是一次饕餮盛宴。

    朝廷不加税,他们也不敢加。但只要朝廷加税,他们就敢狠加。

    百姓并不知道大部分的钱都进入了官吏的腰包,他们只知道骂国君,骂朝廷。

    当然,他们并没有骂错,或许国君和朝廷的本意不是如此。但身为国君,不能治国,不能选贤任能,身为朝廷大臣,不能上辅国君,下安百姓,本来就是错。

    赵国吏治还算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