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一十一章 国不负民,则民必不负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一十一章 国不负民,则民必不负国 (第2/3页)

。」杨端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传令下去,全力打造攻城器械,明天一早,就开始攻城。」王陵下令道。

    ……

    赵军攻下穰城之后没有耽搁时间,第二天就率领大军来到了析城外,包围了析城。

    此时秦军分成两部分,白起率领数万秦军驻扎在析城,司马错率领剩下的秦军驻守於中,两座城池相距不远,互为犄角。

    秦王稷也在析城。

    除此之外,武关还有一万大军。

    联军也分成两部分,庞煖和暴鸢率军攻打於中,赵括率领剩下的大军攻打析城。

    接连受挫之后,秦军全部收缩在城中,无论赵军怎么挑衅辱骂,秦军坚决不出城迎战,逼迫赵军只能强攻。

    析城不算是大城,也没有护城河,即便如此,也不是那么容易攻打的,赵军攻了几天都没有什么进展。

    此时赵括正在和军中诸将商量攻打析城的事情,这时,一名侍卫快速从外面闯了进来。

    「大王,邯郸急报。」侍卫抱拳说道。

    赵括接过信件,打开一看,脸色瞬间大变,一股恐怖的气势从身体之中蔓延出来。

    「秦王稷!」赵括面色狰狞,一掌拍在桌案上,咬牙切齿的说道,桌案瞬间裂成一堆木屑。

    「大王,出什么事了?」乐毅连忙问道。

    「秦军正在攻打邯郸。」赵括沉声说道。

    「什么!」所有人都震惊的站了起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赵军连战连捷,杀的秦军损兵折将,节节败退,全军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谁也没有想到秦军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攻打邯郸。

    此时此刻,摆在赵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撤军,三晋一年多的努力功亏一篑,秦国虽然损失数十万大军,但关中仍在,巴蜀仍在,南郡仍在。

    这些地方没有遭受兵灾,秦国元气没有伤到根本。

    数年之后,便可重新征调数十万大军,威胁赵国。

    另一条则是继续攻打秦国,但他母亲,老婆孩子都在邯郸,军中大部分将领的家人也都在邯郸,藏书阁,学院,造纸厂,印刷厂等等都在邯郸。

    一旦邯郸有失,赵国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就像当年齐国围魏救赵,庞涓表面上有两个选择,实际上只有一个选择,他明知道是计谋,也只能按照齐国挖好的坑去跳。

    此时赵国比当年魏国强的地方就在于赵括不在邯郸城内,而在大军中。

    这使得赵国实实在在的有两个选择,而不是和当年魏国一样,只有一个选择。

    但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大王,要不……我们撤军吧。」贾偃苦涩的说道,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只差最后一步了,谁也不愿在这个时候撤军。

    他们几个将领,甚至都在讨论战后的封赏,自己能升到什么爵位了,怎么甘心撤军啊。

    但军中将领都知道,邯郸城内没有一支军团。

    他们父母妻儿就在邯郸啊!

    「他奶奶的!」炎熊一拳砸在桌子上,将桌子砸出一个大洞,骂骂咧咧的说道,「下次见到秦王稷,老子一定把他头拧下来给大王当尿壶。」

    其余诸将皆沉默不语,士气从

    之前的高涨一下子跌到了低谷。

    「不行,绝对不能撤军!这时候若是撤军,就中了秦国的计谋,我们一年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乐毅站了起来,右手紧握剑柄,犀利的目光从所有人脸上扫过。

    「邯郸城高池深,相国又是知兵之人,秦军一时半会儿绝对无法攻下来。况且秦军越过河内攻打我赵国,就意味着他们的粮道并不安全,不要忘了,廉颇将军还在上党,只要南下河内,就能切断秦军粮道。届时,邯郸之围自然会解开。」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撤军回援,不是意志消沉,而是打败秦军,用最短的时间攻入关中,包围秦国国都咸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年五国伐齐,燕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