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能做到 (第2/3页)
的菜园,几株桑树巍然挺拔,零零散散的枯黄树叶在树梢摇曳,不时传来几声鸡鸣和犬吠。
家家户户都能养得起鸡和狗,说明整个村的家庭条件都还算不错,也只有邯郸周围的乡村能够见到这种盛景,大部分地方是做不到的。
邯郸周围遍布赵国几乎所有重要产业,造纸厂,酿酒厂,水泥厂,陶瓷厂,纺织厂,养殖场等等,在这里找个工作,养活一家老小并不难。
几名妇女蹲在岸边,一边交谈,一边清洗菘菜,有句话叫‘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就是说初春的韭菜和深秋的菘菜最为鲜嫩可口,是菜蔬中的佳品。
菘就是后世的白菜,只不过没有那么大,是极少数能够在冬天吃到的蔬菜。
不过从她们的谈话声中可以得知,很显然不打算将菘留给自己吃,而是清洗干净后,拿到集市上去售卖。
不远处,是赵国最大的腌菜加工厂,主要加工腌制萝卜、大豆、菘等,基本上都是供给军队和卖给其他工厂、工坊,作为午餐的配菜,不做零售。
一方面,零售也很少有人会买,赚不到啥钱,还浪费人工。
在农业化时代,农民从地里刨食,讲究的是自给自足,能少花钱买东西就少花钱买东西,即便花钱也是买一些必须品,而不是这种自己家就能做的。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会将腌制好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卖,赚取微薄的钱财,朝廷不能将他们不多的收入再给挤掉了。
赵国主要卖的是盐铁煤炭这些,最近开发出来的还有棉衣,羊毛衣,陶瓷等等,这些赚的钱的更多,还不会影响最底层的生计。
「老丈,我们进来讨口水喝。」赵括见到一户人家大门敞开,便上前敲了一下。
「进来吧。」里屋传来一句苍老的声音,很快,一个跛脚的老人走了出来,右手还搀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
老人审视的看了赵括一眼,又看了看赵括身后的贲和盖聂,不过还是让三人进屋了。
「打扰了。」赵括点了点头,带着贲和盖聂进入房间。
房间不大,一下子进入这么多人,顿时显得有些拥挤,老人和孩子站在旁边,将板凳让给赵括。
「老丈,你坐。」赵括将板凳递给老人,看了看桌子上啃了一半的黍团,从颜色上看,很显然沉了好几天,而且没有一丝热气,是凉的。
平民经历过挨饿受冻,最为节约粮食,不可能故意一次做这么多黍团,留着吃不完浪费。
赵括进屋之前注意到,院子里和房前的菜园打理的井井有条,家里收拾的也很干净,更不可能是因为懒。
唯一的解释就是,为了节省柴火。
桌子上除了两个木碗和两个啃了一半的黍团之外,还有半碟咸菜,像是腌制的豆子。
「给,贵人。」老人端了一碗水递给赵括,贲上前一步,挡在面前,老人端的水没有一丝热气,很显然是凉的,再结合他们吃的饭,这水八成就没有烧开过,甚至是河水都有可能。
「你……」老人惊骇的看着贲。
「贲,站后面去。」赵括沉声说道。
贲连忙回到赵括身后。
赵括接过水,喝了一口便放到了桌子上,开口询问道:「家中就老丈和孩子
两人吗?」
「老丈我还有一个儿子和儿媳。」老人畏惧的看了贲一眼,回答道。
「怎么没见在家?」赵括问道。
「在田里干活,要晚上才能回来。」老人说道。
「我看咱们家里条件似乎很困难,难道官府的赋税很重吗?」赵括问道。
「现在赋税还重?年轻人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以前一年朝廷能摊派四五次赋税,那才叫重,我大兄就是这样饿死的。前段时间我赵国一直在和秦国打仗,朝廷都没有摊派赋税。」老人说道,朝廷和其他国家打仗,居然不摊派赋税,这件事至今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那为何……」赵括看了看桌子上。
「贵人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咱们这种人能够有这些吃的已经不错了,我们现在还能吃饱,过年的时候给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