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碗过桥米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碗过桥米线 (第2/2页)

际的碧绿的稻田。如水镜一样的池塘。

    我没有去过张家界,也没有去过长沙动物园。岳麓书院在哪里,桔子洲头是什么样子,韶山毛zhuxi

    的故居又如何有特色,我完全不知道。不过我们当地有任弼时的故居和杨开慧的故居。倒是在入队入团学校踏青时常去。但因为景物太过熟悉,那些保留的故居甚至比我家的房子还要破旧呢。还有好多的桌椅子旧桌子,奶奶外婆家里也都有。那个摆在桌子上的煤油灯,我小时候也用啊。还因为冬天太冷,穿着棉袄写作业的时候在灯旁边睡着了。煤油灯点着了我的棉袄的袖子,烤得兹兹直冒烟,糊焦味把在旁边写作业的我哥给惊到了。

    所以,去这些地方,完全不觉得是游玩。只感觉像串了个门儿。似乎还是比我们更穷的亲戚家。

    因为那本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山山水水日日夜夜都萦绕着我,滋养着我,抚育着我。早已融入我的骨血了。

    印象最深的,不过是在杨开慧汉白玉的雕像下面进行入队宣誓,那时候看着那个高高的白色的雕像,心里面很好奇地想,哇,这真的是汉白玉的吗?这么大一块玉石呀!

    然后还很好奇那些在路边摆着个透明鱼缸的商贩们。他们在卖那种肚皮是黑底红点的小鲵,有点儿像小娃娃鱼那种。我们常去大山上的水库旁边的石头里让捉,但是捉来也没太多意思,养几天就忘记了。这个也能卖钱吗?谁会要呢?不会自己去逮啊?还要十块钱一条!

    那时候就很好奇很鄙视地想。

    所以,当我和娃说起来,娃便很快也理解了。并且说,那哪天我和她一起去吃过桥米线。

    是的,生长的环境不一样,资源不一样,当然经历也就不一样了。

    但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无论来自农村,还是城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