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六章 风波后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六章 风波后续 (第3/3页)

和人工系统差不了太多。

    距离强人工智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林禹眯上了双眼,是啊,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人工系统,但是他和龚院士的项目组的工作做完可就不好说了。

    在这里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无数人都在担忧着一件事,那就是:来自人工智能的反噬。

    上个世纪的科幻小说先驱阿西莫夫的小说里,就有着机器失控,人类危在旦夕的描写,从而催生了人们对机器的恐惧心理。

    人们害怕类似“弗兰肯斯坦”的情节会出现在人类和人类制造的机器上边。

    “弗兰肯斯坦情节”意思是创造怪物的人最终受到怪物的伤害,而人创造出的怪物或机器人最终将会背叛人类。这个情节也是出自一个著名的科幻恐怖类小说。

    因此,在电脑正式诞生不久,人们就已经想好了一些应对威胁的手段,比如检测真正智能的“图灵测试”,以及“机器人三定律”,等等方法。

    图灵测试由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指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

    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机器让平均每个参与者做出超过30%的误判,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图灵预计2000年的时候,人工智能就能够到达这种程度,但是直到今天,人工智能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我们的进步远远落后于图灵的猜测。

    而机器人三定律则比较简单: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这三条定律由阿西莫夫在电脑诞生之前提出,甚至一度被认为是防止机器人失控的唯一方法。

    但这一点事实上是很可笑的。

    强人工智能面前,这些定律就是纸糊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