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7章 鱼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97章 鱼粉 (第2/3页)

,出门也不方便。

    现在所有人手都在甲板上帮忙,渔船启动航行前的准备工作可不少。

    叶耀东指挥了一通后,才上到驾驶舱,等大家解开缆绳,他才用新买的对讲机下令。

    “启动主机,准备出发。”

    随着一阵低沉的轰鸣,船体轻微震动起来,仪表盘上各项指标逐渐亮起,全部显示正常。

    船上的人又各种忙碌检查,等驶离港口已经是半个多小时后的事了。

    “航向145,目标舟市沈家门。“叶耀东注视着前方说。

    这一趟出来没有能开船的人,必须得他开,而且还得他一个人开,想教现在身旁都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学。

    得等年后跑深海了,才能安排人跟在身边学习,这条船的设备跟远洋号还是有点出入的。

    但是会开远洋号,对这些基础设备也是能判断,看得懂的,到时候在海上跟他顺便学习一下,几天也就能掌握了。

    带一趟,等下一趟自己就不用咋管了。

    这会儿,他驾驶“东渔一号“返回舟市,途中刚好也能测试各项设备性能,感受这艘大船在海上乘风破浪的稳健。

    “东渔一号“劈波斩浪驶出黄浦江,进入了东海。

    随着水深增加,叶耀东下令加速,主机发出有力的轰鸣,船首划开蔚蓝的海面,留下长长的白色航迹。

    这动力,比东升号强十倍不止,比远洋号也强上了好几个档次。

    叶耀东让渔船按照既定的航线行驶,自己走到甲板上,海风扑面而来,他不觉得寒冷,只觉得意气风发。

    这艘千吨巨轮在波涛中稳如泰山,与那些随波摇晃的小渔船形成鲜明对比。

    他想起那些在风浪中艰难作业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

    才30岁出头,人生就已经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努力不到的高度。

    然后只会一年更比一年强。

    几个小时后,东渔一号接近舟市海域。

    叶耀东今早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打电话通知过他爹了,说好预计大概几点靠岸。

    当这艘钢铁巨轮出现在海平面上时,码头已经聚集了几十个自己人,还有许多来往的船员。

    叶父从收鲜船下来就大喊:“来了来了!”

    他在岸边等的时候,就想上到没出海的渔船上,想着能不能用甚高频试着联系上。

    没想到,真联系上了,渔船就在前方,转个弯就能驶进航道。

    然后等码头上港务处的人过来,给安排停靠点,办好停靠手续。

    叶父下了船,高喊了一声后,也伸手指着方向给大家瞧。

    “就那,就那,那条银灰色的,正在开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远方那个逐渐变大的黑点。随着距离拉近,银灰色的船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船首侧面“东渔一号“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天啊,这么大!”

    “我的乖乖,厉害了……”

    “难怪老板瞧不上那些小船,17条船都一口气打低折卖了,原来有这个大家伙了!”

    渔船驶进港口航道后,那庞然大物瞬间都吸引住了周围渔船的目光。

    在周围渔船的衬托下,显得这条船更加的庞大,周围的渔船如小虾米一般,围绕在东渔一号附近,都有些舍不得离去。

    路过的一位老渔民摘下帽子,揉了揉眼睛,“我去,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这么新的渔船。”

    “那我倒是见过,那渔业公司倒是有这么大的船瞧见,不过都没这条新啊,这肯定是刚造出来的,这得多少钱啊?”

    “至少得上百万,老贵了……”

    也就这一趟出去,大家没有穿着工作服,不然周围渔船上的人看到船上工人的制服,瞬间就能知道是东升渔业。

    不过海上没人知道,岸上围观的人倒是都知道了。

    因为跟叶父出来的这几十个人都穿着统一的服装,胸前跟背上都印着东升渔业。

    里头有不少退伍兵,所以叶父除了讲家乡话,还夹杂着一些普通话,路过的人看他们那么多穿一样衣服的人聚集在一块,也好奇,然后也听到了,知道远方正驶进来的庞然大物就是他们公司的。

    “啊,老哥,这是你们的船啊?”

    叶父挺直了腰杆,笑容满面,说话洪亮,“对,这是我三儿子的船,新船刚回来。这不,我带着厂里空闲的员工出来迎接。”

    “啊,你家三儿子的?那不很年轻?我的乖乖……这么厉害?”

    还有路人插话,“听你这口音,闽省的吧?”

    叶父骄傲的说:“对,我们是闽省的……”

    他热情的巴拉巴拉讲着,周围的人也好奇,也问了一堆问题,他都格外有耐心的解答。

    主要是显摆……

    太有面子了,叶父头发被海风吹的根根竖起,脸上却红光满面。

    “这么大的船,这码头上不出三艘啊,你家儿子这也太厉害了吧?”

    “何止啊,我感觉这条船是周围一带最大的了……”

    一个小时过去后。

    “鸣笛了……”

    “东渔一号”鸣响汽笛,悠长的笛声在海湾回荡。

    叶耀东站在驾驶室外,手持对讲机指挥着靠泊操作。

    “左满舵慢车准备缆绳”

    巨大的船体缓缓靠近码头,技术半生不熟的工人们准确地将缆绳抛向岸上的接应人员。

    随着绞车的运转,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