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通渠引水,以工代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 通渠引水,以工代赈 (第1/3页)

    “陛下莫急,虽说人工降雨行不通,但微臣已有解江南旱灾之法。”

    林浩微眯着眼道。

    “此言当真?”

    朱棣难以置信道。

    江南府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整个大明,十之一二的粮食,都依靠着江南府。

    如今江南府连年旱灾,整个大明粮价疯涨。

    赵学将舆图铺在案台之上。

    成国公与朱棣两人脸色皆是一惊,林浩不过一方知县,手中为何会有舆图。

    而且林浩手中舆图,详细程度令人震惊,钦天监所绘制天下舆图都是比之不及!

    成国公与朱棣对视一眼,此子私藏舆图,其心可诛!

    “陛下放心,此图乃是微臣机缘巧合之下得来,绝无二心!”

    林浩瞧出两人想法,连忙解释道。

    “陛下看此处,江南府受灾影响最甚之地,分别为黔中道与江南西道,因罗霄山脉对季风阻挡,才导致降雨不足,连年大旱。”

    “但罗霄山脉紧邻湘江与赣江,倘若能够打通罗霄山脉,将湘江水与赣江水引入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即可解江南旱灾。”

    林浩依稀回忆着脑海中的初中地理知识,强行一阵忽悠。

    虽说听不懂林浩讲述的名词,但从舆图之上,却能清晰得到。

    “林知县所说这罗霄山脉,纵横千里,皆是巍峨险峻的大山,通渠引水,未免有些过于天方夜谭。”

    成国公摇了摇头。

    虽说理想是好的,但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就算能够完成,工期至少需要几十年。

    而且劳民伤财,大明根本承担不起。

    “非也,微臣曾实地考察过,其中庐陵州下有一县地为西昌,山势不高,想要通渠引水,并非不可实现。”

    林浩指着舆图上一处道。

    开玩笑,八百年后,南水北调如此浩大的工程都能实现。

    区区一条罗霄山脉,算得上什么,更何况桃源研究掌握着火药技术。

    “依林知县看,通渠引水,解江南府旱灾,需要朝廷调拨银钱几何,征集民夫几何?”

    朱棣沉思良久,试探性的问道。

    连雨水都能唤来,凿穿罗霄山脉,未必不可行。

    但前提条件是,朝廷能够承担的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