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辈考量 (第2/3页)
选的好啊。”许天茂许书记第一个出声赞道。
“呵呵呵……是啊,外界传闻我海市出了个‘小神童’,初闻还颇不以为然,今之一见,果然是才华横溢,了不得啊。”文成明也接口赞道。
“欧阳询的欧体,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天宇的笔法尽显欧体之神意,了不得。不过,书的却是冯道之《偶作》,不知天宇对于冯道其人有何评价?”最后的白显白市长突然出声提问。
“谢谢各位长辈之赞,天宇倍感惭愧。抛开此作,单说冯道此人,却是有很多东西值得一说。”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拜相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不倒翁’。欧阳修写历史骂他,说中国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他曾事四姓、相六帝,所谓‘有奶便是娘’,没有气节!”
“然我却有不同的意见,他活了七十三岁才死。在五代那样乱的时候,每一个朝代变动,都要请他去辅政,这本身就说明了此人的不凡。自称‘长乐老人’,可谓非常之牛气,历史上敢如此自称的,只有清朝乾隆皇帝,乾隆爷曾自称’十全老人’。”
“至于读书人气节的问题,那是前人古者的评述,按如今现代的解读,就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冯道有三不欺: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
“纵观冯道一生,可以说是清廉、严肃、淳厚,度量当然也很宽宏,能够包涵仇人,能够感化了仇人。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蓝本’,为我华夏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是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可谓是有很高的功绩。”
“此人如果生于现代,当是一代大儒,一个百姓眼中的好官,也是百姓心中值得称颂的清官。小子题文并非要暗示什么,而是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