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高产水稻 (第2/3页)
香料,一口口大锅里面,煮的都是下来的大米,香气弥漫整片场地,香飘八里开外,一番运动后胃口大开的游客们,这会,口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大米是如何如何的好吃,如何的美味,他们已经有所耳闻了,昨天夜里,不知道多少人被这香气勾引得睡不着觉,一打听,才知道是山庄主人培育出来的水稻,当时,所有人的兴趣浓了,究竟是什么样的水稻,才能熬出这等美味?
今天,是有不少人找到轩辕十四,问这大米卖不卖,怎么卖,对此,轩辕十四摇头不答
农村的夜色安详而又吵闹,安详的是天空下再也没有人在劳作,只有无数的鸣虫在大声的唱着歌,只有无数的昆虫在夜间活动山庄里面一百多名游客就这样随意的坐在田野里,和朋友说着话,喝着冰镇的啤酒吃着喷香的烤羊肉,品尝着刚抓的秧鸡肉,或者舀一碗炖好的咚鸡汤,斜躺在漫天星光的天空下,看着闪烁的群星感觉舒适而又愉快——至于大米熬的粥,早就被等的不耐的人群分刮完毕,几分钟的功夫,几口大锅见了底,而所有人都是意犹未尽,想着怎么才能弄到一点品种的大米哪怕只有一斤也好回去熬粥喝也成啊……
篝火活动在以后成为了四季山庄热衷于举办的一种活动,参与的人不止有游客,还有村里的人们最初,村民们还都很害羞,很少有人站出来唱歌、跳个舞助助兴,但是,后来随着接触外界越来越多,聚会的举办的场数增加,村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聚会每当篝火燃烧的时候,他们就不由自已的跳起自己想跳的舞蹈,唱起并不算优美的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众人识柴火焰高,稻谷很快被整理干净看着一颗颗饱满的稻粒,无论是轩辕十四还是袁隆平心中都无比的高兴,以前的水稻在外观上或长粒或小粒和平时的大米没什么区别,但是经过轩辕十四这么一培育,当米粒脱壳而出的时候,那种自然的清油色,一股清香隔着两三米都能闻见还有别的米粒都是一种颜色,然而这米粒却在身体上面拥有着一条粉红色的长线,就像是它们的身份证明一样,越了大米的这个界定
亩产很快也跟着出来了,看着记录上的数字一千公斤,没错就是一千公斤,不多不少整整的一千公斤2006年袁隆平所指导的级杂交水稻在隆回县百亩试验田里的亩产达到926.6公斤,今天再次刷袁隆平的培育技术达到一千公斤一千公斤是一次历史的跨越,它代表着华夏从此步入千公斤水稻的行列,它代表着华夏已经远远把其他国家甩在后面,成为了唯一杂交水稻亩产千公斤的国家
而且,小轩辕丘的亩,是小亩,一公顷等于十五小亩,而袁隆平的,是一公顷十亩,这么换算下来……
看到这个数字,刘长河震惊了,袁隆平震惊了,虽然轩辕十四心里有所准备,但是,此刻也被震惊了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所有检查表明这种水稻已经进入最完美的稻谷阶段,它的基因图谱就如同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把稻谷各种最完美的基因汇聚在了一起来,没有隐藏基因,没有缺陷基因,只有最完美的
抗伏、抗洪、抗病虫害,三抗是杂交水稻最成熟的表现,一般杂交水稻能达到两点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种稻谷却把三种自然灾害都包含了进去,还有根系比普通的水稻要达一点五倍以上?叶片数量少于普通水稻,比普通水稻的叶片要大上零点八倍,稻穗长度是普通稻穗的0.8倍,单颗稻谷净重与普通水稻相比稍高,呈长粒壮,颗粒比普通水稻多出八十到一百二十粒
“好、好、好,十四,你真没让我失望,看到这些,我就算现在就死了,那也含笑了有这样的水稻是我们国家的福气有这样的水稻是农民的福气,好好干,我明天就赶去b市,面见主席、总理,我要把这一喜讯告诉他们”袁隆平用三个好字来说明他对轩辕十四的认同,这么一个年轻人第一次培育水稻就已经把自己这个搞水稻几十年的老人甩在了后面,这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要知道这增长一斤一两也是一个记录,何况2006年自己创下的级水稻记录直到现在都没被自己给打破,他轩辕十四只用了一年……不,就几个月的时间就把自己创造的记录给打破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打破,就好象是自己培育出杂交水稻面对传统水稻那样的越性的打破这人有多强的实力,有多么深厚的研究知识,那不是一般人能猜得出来的,只有通过你去了解才大概估算出他的本事
袁隆平相信,就算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