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第2/3页)
,我建议您还是别看网文了,去看《安徒生童话》吧,你怎么那么欠抽呢……
在我看来,“商业文学”指的是文学的生长模式,而不是文学的类容。过去几十年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商业这种模式,才能将作者、读者和出版商结成一个良性的闭环生态,才能让文学这朵弱不禁风的理想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现在看“网文”的人越来越多,读者当中肯定有各行各业的能人,甚至不乏科学家、老板、干部、总经理……你们都是成功人士,用不着我们一帮写网文的批评教育,更轮不到我们来教你怎么做人。我们真要有那本事,“北大”早雇我们去当教授了,“人大”早请我们去开会了。
大家看网文,其实就是一种高品位的消遣。如果您从“网文中”得到了启发,那也不是所谓的“寓教于乐”,而是您自己顿悟了,网文中丰富的人物和故事只是给了您一个思考的契机。
一部三、五百万字的由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人物怎么刻画,环境怎么描写,气氛怎么烘托,冲突怎么展开,怎么样起承转合,怎么样逻辑自洽,怎么写能让您笑,怎么写能让您恨,怎么写能让您爽……这对我们而言是“活儿”,也是手艺。您哪怕看了十年,也未必有一个只写了一年VIP的作者懂。
“阅文集团”将放在“”、“QQ阅读”、“起点读书”等平台上卖,这叫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商品。
读者订阅了,用心看了,看走心了,哭了、笑了、爽了、悟了……这才是文学。
文学指的从来就不是一种内容形式,而是一部部单独的作品。读者们广泛认同过后,一部分优秀作品才能被称为文学。
从作者手中的“活儿”到出版商架上的货,再到读者心中文学,这才是我心中的“网络文学”。
有人称我们为作家,但我我更愿意视自己为艺人。“”就是一家大戏班,里面有耳根、忘语、猫腻、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辰东……这样一批“名角儿”,只要挂上他们的戏码,就有观众捧,而我还只是一个“跑龙套”的新人。
自古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只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