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替死鬼 (第1/3页)
(猫扑中文 ) 温峤最初被朝庭征辟为都官从事(司隶校尉僚属),其执法不畏权贵,有过必举,被西晋名士散骑常侍庾敳评为:“森森如千丈松,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可见评价之高。
这个时候,温峤的才能就显现了出来,其实他也不愿意与王敦王导兄弟俩撕破脸皮,很快就想出了一移花接木之策,微微笑道:“丞相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钱凤确是门第不足,不堪外放一方。
可太子为国之储君,关乎到我大晋将来国祚,老夫与元规既被陛下任命于东宫侍讲,当须尽心尽力劝导太子,与就藩于益州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此外,朝庭宣诏使者已于五月底离京前往汉中,如今已八月中旬,即便由南郑赶赴成都需费些时日,但最迟九月份应可宣旨于凉州牧。
而由朝庭抽调官员赴成都任职,至少也得需时两月以做筹备,如此一来,很可能与凉州牧失之交臂,于交接上产生不便,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发生。因此,依老夫看,不如以八百里快马加急,就近择地方官员暂代益州刺史,令其速速上任,方为万全之策,丞相以为然否?”
不待王敦开口,荀菘首先赞道:“太真所言极是,此事越快办理越好,拖廷不得。”接着就向司马睿施礼道:“陛下可纳太真之言由益州附近调官员暂代,待益州形势稳定之后,届时再论其余。”
荀菘虽是荀灌娘父亲,却不属于任何派系,他这个中书令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二王一方出任这一要职,华仙门必会反对,而华仙门派人担任,二王也不会同意。荀菘所起的作用则是作为和事佬,以缓和两派之间的矛盾。
司马睿也暗赞温骄手段高明,但表面不见动容。征询的目光又投向了王敦。
可王敦却对司马睿的垂询视若无睹,唇枪舌战并不是他的强项,他也不屑于口舌之争。这个人信奉武力至上,否则也不会干出屯兵于石头城,以威逼司马睿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来。
王敦向正对面的王导看了过去,王导却微一摇头。略一思索。王敦也明白了王导的意思,华仙门看似在朝中力量不强,却拥兵于外,假如强逼温峤庚亮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