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六章 与时俱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二六章 与时俱进 (第2/3页)

云峰带着一脸似笑非笑的表情,顿时,一个想法莫名的冒了上来。于是拱手道:“元彦一生钻研经学,称为宗师亦不为过,虽与将军义理有别。但也有可补之处,将军不妨拜这老货为师。应能学到些真本事,将军意下如何?”

    云峰一怔,果然是个好办法,不提谯秀的学识,光是他的名望人脉就是一个可观的资源,假如真能拜他为师的话,那么自已面对的舆论压力将会减去不少。

    谯秀听了姜发的建议,却像见鬼似的连连摇头:“免了,免了,老夫可教导不起!”

    姜发不解道:“元彦,老夫记得你非是心胸狭碍之辈,莫非还记恨于将军不成?”

    谯秀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张贴子,正是云峰“请”他著的《大义觉迷录》!递过去苦笑道:“继忠,你看,此书不成,老夫又有何面目去教导于人?可......实在是无从落笔啊。”

    姜发接过看了起来。

    云峰却向谯秀施礼道:“老师,弟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家伙倒好,打蛇随棍上,也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先开口把老师叫起来再说。

    谯秀连忙道:“且住!老夫可没应允,将军有话但说便是!”

    云峰自说自话:“弟子以为,任何一种思想学说,均有其时代性与局限性,只能应一时之需,而不能合万世之用!当不符合时代发展,则必须加以变革。

    春秋战国何以能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纷呈迸出?弟子认为由时代性决定。与周相比,春秋战国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各诸候国为在争霸中取胜,均礼贤下士,学术氛围宽松,而诸子亦以自已学说来游说各国君王,使得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及至两汉,经学何以大行其道?弟子以为这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汉初虽天下大一统,却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思想上以黄老无为之道为主,其余诸子学说为辅,思想上的分裂,极易造成国家再次走向分裂战乱,这显然是历史的倒退。因此,在这般时代背景下,必须有一学说来论证大一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而董公则携天人合一之儒家思想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两汉官方显学。

    再至三国本朝,国家又重陷分裂,新的思想流派随之蓬勃兴起,江东以谈玄为风,北方羯赵则礼敬释道,经学地位受到冲击。而玄学与释学的风靡一方面与分裂战乱的时代相符,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经学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然而,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必然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与之相对应,则必须有一新的思想学说成为主流学派,是玄学清谈?还是释家空门?抑或是经学再起?

    玄学清谈,老庄无用,不切实际,又如何能以之治国?释道不事生产,一切为空为幻,以此为基,必将国疲民弱,一旦有外敌入侵,结果无须多说。而经学君权神授,君主至高无上,由两汉证明,君权一旦失去约束,必将成为祸国之本。

    或许老师会说,只须君主贤明,则不会祸乱国家。然而,一朝传十余代或数十代,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