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渡河 (第1/3页)
曹操不喜欢陆逊的计策,不但曹操不喜欢,曹操手下几乎所有的谋士都认为这个计划太过激进。可关起门来讨论到最后,所有人也都认为,除此之外,并无更好的破局之法。
“可惜,袁绍此人太过惜命,若他和孙策一般,倒也好对付了。”
开会开到最后,郭嘉也只是撂下这么一句话,摇头苦笑。
会议上除了做出千里迂回的决定外,还决定了带队出征的人选。千里迂回,穿梭敌阵,要求带队者必须有勇有谋,能够掌控全局,还得被曹操信任。曹操帐下数来数去,能做到这点的也只有夏侯惇、夏侯渊、荀彧、程昱、萧恩等寥寥数人。考虑到带队之人需了解北方情况,外加还得带上熟悉冀州情况的赵云,所以选来选去,最后发现能够胜任这个任务的也只有萧恩了。
“文归,又得辛苦你了。”
萧恩刚跑了一趟宛城,回来基本没休息就随军找刘备的麻烦,加上这两年也没少随着曹操南征北战,现在又要把他派往北疆执行艰苦的任务,曹操对萧恩也赶到了几分愧疚。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点事还好。”
苦?肯定苦。不过不能因为怕苦而不去。官渡一战,撼动中原,能早一日结束,中原百姓就能早过一天太平日子。
或许有人问,既然萧恩不在乎天下姓甚名谁,只期望战事早点结束,那干脆让曹操投降袁绍不就行了?这样不就不用打仗,百姓也就能免受战火之苦了?
若是天下二分,萧恩或许会如此做,但现在不行。汉室疲敝,天下疮痍,自立者不知凡几。现在的大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能够尽快涤荡群雄,重立秩序。而这件事情,袁绍不如曹操。如果仅仅是曹操投降袁绍,虽然能够免中原百姓一时战火之苦,却很难指望袁绍能够威压孙策、刘表、刘备、刘璋、马腾韩遂等各地诸侯。到那时,恐怕在外烽烟不止,在内嫡庶争锋,天下再次大乱。
所以,这场战争,赢家只能是曹操!
所以,萧恩才会不顾辛劳和危险,带队北行。
“文归,拜托了!”
拍了拍萧恩的肩——顺便无视了那些听不明白的东西——曹操珍而重之地将任务托付给萧恩。
☆
萧恩带的人不多,毕竟曹操手上能调出来的骑兵本就不多,再加上最精锐的虎骑必须出现在官渡战场来吸引袁绍的视线——甚至就连萧恩的斯巴达这种代表性的精锐也不能离开官渡前线,否则必然会引起袁绍的怀疑。
所以萧恩只带了不到两千人,外加主谋陆逊、冀州向导赵云、鲜卑语翻译张辽以及硬要跟来的曹昂。
当然,无论萧恩还是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