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章 当诸葛亮遇到炮兵 (第2/3页)
下,每门炮的发射次数也很难再提高。那么,就可以通过增加炮的数量,来把总次数给拉上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设法增加命中率。霰弹确实飞的很乱,而且难以控制,精度很低。但是,精度除了和弹丸飞出炮口时的方向角度覆盖范围有关,也和目标大小有关。只要离的够近,命中率就肯定能上去。
当然,离得太近的话,炮兵的风险也会增加。一般来说,欧洲人是不会把炮和炮手放到这么危险的位置的,炮兵也非常害怕遭到攻击。但朱文奎没有考虑如何规避攻击,而是选择改变策略,宣布敢于用火炮近距离攻击的,视同率先冲击敌阵,在双薪基础上,再增加一笔奖金。因此,在这一路战斗中,明军炮手不但不躲避敌人,还经常想方设法把炮抬到敌人近前开火。
另外还有个办法,就是增加霰弹的数量。因为霰弹的弹丸越多,覆盖范围内就越密集,打中敌人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为了能达到击穿铠甲的及格线,弹丸不能太小太轻;而增加了弹丸之后,因为重量增加,单个弹丸的杀伤力也会减弱。作为补偿,就需要多加火药。因此,在炮击时,朱文奎和手下都有只要不马上炸膛,能塞多少就塞多少的习惯。这也是为了通过战术,弥补武器的缺点。
当然,哪怕在“激进”的郭康看来,这些应对方法都和发疯差不多。不过,时间一长,朱文奎那帮人都习惯了这种思路。看到敌人集结,第一反应就是把炮推过去,然后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冒着随时炸膛的风险,像是要跟人同归于尽一样,点火开炮。
这年头,玩火绳枪的老兵,在其他人看来都有点过于疯狂了,而朱文奎他们这打法,有时候只是刚开始用一下,就能把那些不太坚定的佣兵和农奴吓跑,说什么也不跟这群疯子玩命了。
就在现在,朱文奎的炮兵队那边,都还在激烈战斗。
之前,大家其实都没想到,敌人会试图用步兵来攻击炮兵阵地,试图驱逐炮兵。郭康当初倒是提醒过,不过别说其他人,朱文奎自己都早忘了……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郭康印象里,欧洲战争史上,步兵向炮兵冲锋,从而夺取阵地的情况,其实并不少。一直到拿破仑时代,都有多起案例,因此,反而是被指挥官们作为正常的战术,学习和采用的。
他们的炮兵士气其实不高,只要遭到攻击,就经常会不顾一切开火还击,因此时不时就有人不停指挥官的命令,不去攻击敌人的堡垒、骑兵等重点单位,反而跟对面炮兵杠上了。有时风力不大,浓重的黑火药烟雾遮蔽了炮兵阵地,什么都看不见,炮兵也不会因此停下来,而是凭着感觉乱打一起,反正只要开炮就能壮胆。
遇到步兵冲锋的时候,这些炮兵甚至会在五六百米外,就忙着赶紧把霰弹打出去,反正蒙中了哪个倒霉蛋,就算天父显灵。当然,除了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人那种特例,对方步兵一般也和炮兵一样士气低落,甚至可能听了炮声就想跑。有的步兵团,被霰弹齐射击退了三次,居然还能组织人冲击,一举把炮兵阵地抢过来。考虑到当时战争的伤亡率,他们这几轮进攻,可能没损失几个人,就是单纯给吓跑了的……
而这个时代,炮兵的水平和威慑力,也远不如后世。因此,朱文奎面对的敌人,很可能并不害怕他的炮兵火力——尤其是第一次交战的对手。
现在的波兰-立陶宛军队,就是这种情况。之前他们最强大的敌人,就是紫帐汗国。而且,虽然到处自称罗马,但其实,像郭康他们的远征军那样,由海军、步兵和工兵为主组成的,看起来更加“罗马”的军队,反而是少数,属于为了跨海战争专门选出来的。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紫帐汗国实际上是个骑兵强国,而波兰-立陶宛王国和紫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