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章 西吉斯蒙德,隐忍! (第2/3页)
题,也让一些驿站的管理岗位成了肥差。
但就算这样,大家也都认为,教会的工作比驿站可是好多了。就算有了钱,驿站那边的工作人员也清闲不下来,甚至会因为来往人增加,变得更忙了,本质上还是吃个辛苦费。而且,在教会,还可以偷懒划水。但在驿站,没人知道重要的任务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要是正好碰到偷懒的时候,来了军情之类的要命差使,那就完蛋了……因此,一直到现在,大家都觉得,教会是个很特殊的地方。
王大喇嘛自己,对这种情况,其实是有些牢骚的。
在紫帐汗国内部,其他很多部门都会说怪话,觉得教会权力太大,抢大家的资源;但之前,当他们和公教教会的代表谈判,希望对方成建制地投奔,加入这边的时候,公教方面反而觉得他们没诚意,开的价码太低了。
实际上,除了用武力统一,教会自从成立以来,也屡次试图通过谈判的方式,说服其他教派的教友加入进来。由于这几十年,公教教会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而紫帐汗国的崛起,几乎就完全处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因此,汗廷和他们“罗马教会”,从发现这个情况开始,就想过借助机会,说服大家加入自己,实现各个派系的统一。
这些年来,他们不但和公教那边的两个教廷多次谈判,提出可以帮忙解决教会大分裂问题——而且不止是解决1378年开始的西方教会大分裂,完全可以连着1054年的教会东西大分裂也一起解决了。然而,从教廷高层,到地方上掌控教区的主教们,都对他们的提议兴致缺缺。
很长时间以来,这种谈判完全就是消磨时间的状态,双方与其说是在试图解决问题,不如说只是借着这个名目,保持一下基本的往来互动,来维持这个交流渠道,以防之后真有事的时候找不到人……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反而不是汗廷和罗马教会那个经常被人攻击为异端甚至异教的教派教义,毕竟教会融合过的乱七八糟的信仰也多了去了。最关键的是,人家主教乃至教宗投靠过来,你们这边怎么安排?而只要一谈,对方就会开始嫌弃,觉得罗马教会的高级教士,受到的约束太多,权力太小。
结果,也就埃及和叙利亚那边,长期被天方教统治的地区,当地教会为了避免遭到宗教歧视和压迫,很乐意抱大腿。其他地方,最多也就是一些对时局不满的基层神父和修士,会零零星星地跑来,要求加入罗马教会;要么,就是一些公教教会里,权力斗争中的失意者,或者想法和其他人格格不入遭到排挤的人,会提出到这边进修、留学,实际上近乎于出奔了。但这两类人,政治上的影响力都没多大,也不成体系,所以至今都没有特别大的、可以拿来宣传的成果。
而这样一来,其他部门就更加说怪话,还觉得教会没用,让王大喇嘛头大无比。
像今天这种场合,也是属于其他人都有些羡慕嫉妒恨的那类。毕竟,虽然级别不高,但这样定期举行最高层人员集会的场合,只要是熟悉宫廷环境的人,都知道有什么样的巨大意义——当然,也就肯定有对应的巨大利益,隐藏在其间了。
除了参与礼拜的其他大人物,大家也都会十分关注王大喇嘛等人的举动,试图借此去分析教会乃至汗廷内部的动向。因此,每次礼拜,就得这么被一大群高官显贵们,用仿佛恨不得把他扒光了,看看到底藏了些什么情报的眼神,死死盯着,感觉跟被一群人视奸一样。哪怕王大喇嘛这种基层摸爬滚打爬上来的老油条,都有些遭不住……
而旁边,彼得神父也板着脸,就跟着王大喇嘛一路走过来,不管谁打招呼,他都往王大喇嘛身后一闪,然后低着头,摆出“我是跟班,别找我”的态度。
王大喇嘛因此更加想郭康了——只要带上郭康,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受关注度往往比王大喇嘛自己还高。而且郭康比较质朴,只要说一声“小郭,来跟xx部的xx打个招呼”,他就会老老实实地过去跟人攀谈,把大家的注意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