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9章 罗斯人:明明是我先崇拜康斯坦丁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9章 罗斯人:明明是我先崇拜康斯坦丁的! (第2/3页)

说别的,而是告诉他,他得亲自去一趟皇宫,和狄奥多拉见下面。因为罗斯人什么的都是小事,要是再不去见狄奥多拉,他也没法帮忙继续压着了。

    郭康只能赶紧应了下来。不过他也表示,按照计划,他还是得先去教堂。甚至,爪哇商会那边,都得跑一趟。

    因为他这次来,还是带着“公事”的。而且最紧要的,都不是教会那边,而是和元人的生意。

    为了维持埃及的经济周转,黑死病结束之后,郭康就开始和爪哇商会谈判。现在元军已经在孟加拉登陆,据说进展非常顺利。这样一来,很多计划也得更改了。

    比如,郭康之前准备的、种植和内部采购棉花的计划,恐怕就得直接废弃,至少也得大幅调整。

    因为这个时代,印度才是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棉布产地。哪怕是明朝,如今这个刚恢复没多久的棉纺织业,也比不过人家。

    因此,这会儿,印度的孟买是世界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后世以纺织业和出口文明的松江,这时候只能叫“小孟买”。按照历史,得等到明朝中后期,才能实现赶超了。

    不过,元军突然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个态势。

    印度西部苏拉特周边是棉花产地,苏拉特以南的孟买和以东的孟加拉是纺织中心。此外,孟加拉还产糖。印度商人会把棉花运到孟加拉,再把糖运回来,形成所谓的“棉——糖”循环。

    这个贸易网,对印度本身至关重要。不过现在孟加拉突然易手,那么即使印度本土势力还在其他地方对抗,这个对印度内外经济循环都十分重要的网络,也肯定要完蛋了。

    郭康所知的历史上,棉糖贸易,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后,才被冲击的。因为远洋贸易更加兴盛之后,随着英国商船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塞里斯商品进入印度。而在塞里斯糖和荷兰糖等竞争品的冲击下,印度的糖类逐渐从出口转为进口。

    早期,优势最大的是荷兰人控制的巴达维亚糖。巴达维亚在土人那边叫雅加达。1602年,东印度殖民公司成立,总部就设立在这里。随着统治渐渐稳固,1621年,荷兰人将雅加达改名为巴达维亚,也就是荷兰的拉丁语名字。此后,这里一直是荷兰在东南亚的统治中心。

    不过,虽然叫巴达维亚糖,但这时候的产业重心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北边的“小琉球”。

    这个岛屿,虽然在更古老的时候,因为气候恶劣,一直人迹罕至。但在元明时期,已经得到了初步开发,并且因为适合种植糖类作物而出名。

    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记载,“琉求”居民会“酿蔗浆为酒”,而荷兰的《巴达维亚城日记》也在1624年2月提到“萧垅产甘蔗”。荷兰控制“小琉球”之后,就开始了以甘蔗为原料,商业化生产蔗糖,使之成为自己的主要出口商品。

    到了1640年代后期,这里每年可提炼出9000担白糖,成为重要的蔗糖生产地,出口到日本和波斯。而到了1657年,产量更是激增至17000担。至1652年,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稻田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地位十分重要。

    而作为当时东亚、东南亚,掌控海上贸易的两大势力,郑氏集团和荷兰人进行了长期的争夺。糖业资源,当然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明朝后期,欧洲军队的素质也依然难以超越东方。1575年,也就是万历三年,西班牙使团访问福建,商讨围剿入侵马尼拉的海盗林凤。在福州,西班牙使团看到了明军的火绳枪配合长矛的操演。西班牙上尉洛阿卡(这个时代,可能翻译成“队长”更恰当)参观了一次月初操演,并且做出了记录。

    他指出,福州的明军每个月都会进行演练,地点在城外的校场。他看到的这次,就有大约一千名使用长枪和火绳枪的士兵一起出现。明军使用乐器指挥操演,使得西班牙人认为场面非常壮观。另外,他们排列阵型和西班牙大方阵有一些不同,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古典风格的分群小方阵。

    福州明军士兵,会以号角声为指令来排成阵列。一吹号角,他们就能迅速集结成行军队形,再吹一次,就排成方阵,而且他们的火枪兵和长枪兵行动协调,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