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陵园 (第3/3页)
相送。
唐婉食指捅了捅陆悠腰子,小声问道:“老公,这是哪?”
“你不识字?”
阶梯尽头的大平台,卧着一块大石头,上边写有几个红色大字,最后四个字是烈士陵园。
“我知道,我想问的是,来这探望谁?”
陆悠顿了顿,回道:“用我们的话来说,应该叫叔公。”
唐婉想起先前沈余音提到的太奶奶去世的原因。
“爷爷的兄弟?”
“没错。”陆悠点了点头。
爷爷领着众人登山。
一路上,不时有与爷爷年纪一般大的老人擦肩而过。
他们穿着旧时的墨绿的军装,大多步履蹒跚,身形佝偻,有几位老人胸前还挂着数个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对于这些人,陆悠怀着莫大的敬意。
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自己。
穿过一段林荫道,视野豁然开朗。
一片坡度平缓的小坡,墓碑横竖排列,期间插着红旗,于风中飘扬。
众人继续前行,在一排墓碑前停下脚步。
与太爷爷那边不同,这里的墓碑,通体灰白色,上方正中央是一枚红色五角星,往下空出一截,自上而下刻着所属部队与名字。
那段空出的区域,是镶嵌照片的位置,陆悠仅在少数几个墓碑上有看到。
爷爷神情变得严肃,他从陆不渝手里拿过鲜花,弯腰放到墓碑前,后退一小步,身形一正,行了一军礼。
唐婉头一次来,有点不知所措。
爷爷敬礼了,我要不要陪一个?
慌乱间,唐婉借助眼角的余光,偷偷瞄一眼旁边。
见大伙都是安静的看着,啥也没做,唐婉顿时放心。
随波逐流虽然不好,但也确实不容易出错。
沉默的气氛没持续多久,被爷爷亲口打破。
“这里边埋的是你们的大叔公。”
此话,是讲给陆悠这辈人听。
“当年,他跟随太爷爷……”
爷爷絮絮叨叨的说着,一步一步走到下一座墓碑前,同样放一捧花,行一军礼。
“这里,是你们二叔公……”
五个人,五座墓碑,五捧花,五段故事,从抗战开始,接着解放战争、剿匪,最后停在北上抗霉,时间跨越开服前后。
唐婉竖起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建国前后的历史,她不是没了解,初高中的历史课,大学的思修都有讲。
可从书本里获得的历史,与听亲历者讲述的历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前者是宏大叙事,生硬死板,后者是真实日常,鲜活生动。
正如那句话,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与之相比,陆悠就显得兴致缺缺。
无他,叔公们的故事,陆悠听过太多太多次。
从小到大,每到涉及国家、军人、纪念的节日,爷爷或多或少都会提几句。
小时候不懂事,不理解爷爷为何老逮着那几个故事来回说,心里生厌,
如今长大,能明悟爷爷的苦心。
中华文明,是一段横跨数千年,名为传承的历史。
爷爷反复的讲故事,不过是希望后辈们铭记,领悟其中精神,并将其流传下去。
祭拜完五位叔公,爷爷又带着大伙去探望他几位战友。
在陵园待到差不多一点,众人才下山回家。
……
急速倒退的风景透过车窗,倒映在陆悠的漆黑的瞳孔中,一如他扰动的思绪。
曾经的先驱者,为脚下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拼尽所有,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作为后来者的自己,又能做点什么?
参军上前线?
陆悠很快否定该想法。
坦白说,他怕吃苦,也怕死,扛不起军人的责任。
不过,术业有专攻。
陆悠自认内心不够坚定,但脑子好使。
军事上他做不了贡献,基础科研和高等教育这两个领域,他应该能当一根支柱。
这时,陆悠感觉到有人扯自己的衣角。
转头一看,正好对上陆静姝圆润的大眼睛。
“哥哥,你在看什么?”
陆悠嘴角上扬,揉了揉陆静姝的脑袋,道:“我在看大好山河。”
“山河?”陆静姝歪下头,小脸满是疑惑,“什么东东?”
“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皮肤触摸到的,心里感受到的,全部合起来,就是山河。“
陆静姝拧紧眉头,一脸认真严肃。
片刻后,摇了摇头。
“不懂。”
“没事,等你长大,见识多了,自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