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全部击杀 (第3/3页)
,秦然的办公室就安静了许多。
自从看过三场战斗后,秦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机甲的设计,会不会是由驾驶员主导而非设计专家。
就比如原来电影中的【暴风赤红】,机甲的三条胳膊,肯定是针对三胞胎驾驶员设计的。
随着机甲战术的普及,驾驶员的个人风格更加突出,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毕竟怪兽的能力不是一尘不变的,驾驶员的战术不一定对每一头怪兽有用,如果被克制,那么下场会很凄惨。
想要不被克制,那么驾驶员必须学会更多的战术,随之,机甲的形态也会相应做出调整,到时候,机甲的风格就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真的到了那一步,机甲设计就成了依附于驾驶员的存在,专家只需要依葫芦画瓢,风格虽然各有不同,但技术上却难有创新。
这种现象,就如同秦然前世的影视行业,在影视创作的时候,明星占比太重,什么导演、编剧、摄影都沦为陪衬,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拍摄出的电影一部比一部烂。
这种情况,秦然不希望发生在机甲行业。
机甲行业的正常生态是驾驶员去适应机甲设计,而不是机甲设计去适应驾驶员。
揉了揉额头,秦然觉得自己现在是想多了,机甲行业刚刚起步,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还是继续审阅教材吧。
可是,秦然不知道的是,就在太平洋彼岸,一场机甲内部的学术风暴正在酝酿。
而这场学术风暴的起因是因为驾驶员的人才太稀缺了,即便米国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相对驾驶员筛选成功的比例来说,依然不够。
所以,米国专家另辟蹊径,在机甲设计上开始想办法。
其中,詹姆斯教授就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将机甲的模拟系统改成数控系统,这样不但能大大降低机甲操作难度,而且,两个驾驶员神教交换稳定性如果不低于一个极限,都能驾驶机甲,从而大大的提高驾驶员筛选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