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燃烧的火星 (第2/3页)
“两两配对”。
无极量子超算中心会根据实时地震数据,动态调整后续陨石的撞击时间和地点,形成一个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撞击谐波序列”。
例如在火星北半球的目标A点位展开撞击后,会通过超算在B、C、D等多个点位以及特定时间间隔依次引导小行星撞击。
这可以使得产生的冲击波能在核幔边界或地幔深处某个焦点区域持续汇聚、共振,形成一场在行星内部激荡的“能量风暴”。
毫无疑问,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撞击,也不是通过蛮力加热唤醒火星的内核,而是通过极致的智慧和精密的时序控制,将每一次撞击的能量引导、汇聚、放大,最终“唤醒”了行星自身的动力学系统。
伴随着第二批数百颗陨石的撞击,3D全息投影上,火星成为了整个天空中最耀眼的存在。
在萨希斯高原的东部,一片历史悠久的古老熔岩平原在被小行星撞击的一瞬间被汽化。一个直径超过十公里的瞬态坑形成,坑底的岩石被熔化,形成一片广阔的熔岩湖。
抛射出的物质以超过火星逃逸速度的方式被甩入太空,或在弹道轨迹下重新坠落,在全球范围内下起了一场持续数日的、炽热的岩石雨。
而在火星的南极,那厚厚一层由水冰和二氧化碳干冰构成的亿万年不变的寂静冰冠更是被彻底打破。
一颗直径超过了680米的庞然大物,一条长度超过千公里的、蓝白色与橘红色交织的辉煌尾迹,像一柄天神掷出的烈焰长矛撞上了这片冰封世界,扎进了厚厚的冰层之中。
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能量在瞬间释放,撞击点中心的一切——数以亿吨计的水冰、干冰、岩石尘埃——瞬间被汽化。
不是融化,而是直接变成了炽热的气体。
在这一瞬间,坑底的压力与温度瞬间超过了太阳的表面。
紧接着,一场媲美超新星爆发的火球从撞击点腾空而起。
它并非球形,而是一个急剧膨胀的、底部紧贴地面的炽热半球,其亮度和热量在瞬间吞噬了火星南极微弱的阳光,成为天地间唯一的光源。
撞击产生的震动,像一颗在星球皮肤下炸开的深水炸弹,以地震波的形式向整个火星传播。
而部署在数千公里外的地震仪指针疯狂地摆动,记录着这次行星级的叩击。
世界仿佛在这一刻毁灭了一般,整个火星变成了一颗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星球,宛如褐矮星一般。
如果有人此刻能站在另一个星系,那么他会惊奇的发现,原本只是单恒星的太阳系,此刻变成了双恒星系,另一个亮度迅速增加的‘太阳’,会映入他的眼帘,被所有的仪器设备记录下来。
站在二楼的观察廊上,徐川静静的注视着那毁天灭地的撞击。
虽然说这仅仅是通过量子超算模拟出来的画面,但在采集到的详细数据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