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3章 可不是什么热心肠(两更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3章 可不是什么热心肠(两更合一) (第2/3页)

没有热心的?

    肯定有。

    一个已故的定王李沧,一个坐龙椅的今上李沂,就这两人。

    再没有一个多的了。

    徐简揣度了安逸伯的用词,试探着问:「伯爷的意思是,晋王此举另有意图?」

    「是啊,肯定有意图,」安逸伯摸了摸胡子,道,「但未必是坏的,好好的,他也不会莫名其妙来折腾你。」

    徐简心里迅速梳理了几种可能,面上不显,只顺着安逸伯的话往下问:「未必是坏的?」

    「我也是猜的,」安逸伯道,「也许是为了替太子赎过。

    太子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我们当臣子的都头痛,圣上的头就更痛了。

    晋王与太子关系一直不错,圣上虽不是个喜欢迁怒的性格,但晋王为人谨慎,他也不想被太子连累上。

    陈米胡同已经就那么一回事了,可你的腿伤、如果晋王爷能寻到好大夫,能治好了,也算是替太子把之前的过错挽回一些,晋王在御前也长点脸面。

    圣上器重你,指着你往后辅佐太子,晋王卖你个人情,他也不亏。」..

    徐简认真听着。

    前尘往事,安逸伯并不知晓,他从眼前看到的这些推断出这么一个可能,也合情合理。

    这也正是伯爷吞吞吐吐的缘由。

    因为「未必是坏事」,多说这么些,反倒还显得「小人之心」。

    只不过,从徐简这儿去看晋王爷,就不是这么一个结论了。

    不是「好好的」,也不是「莫名其妙」。

    如果晋王李渡就是背后的那个人,他做出什么举动都不奇怪。

    思量一番,徐简又问道:「那贤王呢?伯爷觉得贤王是什么性子的?」

    「贤王爷……」安逸伯道,「他不爱瞎掺和。」

    许是在徐简面前,又是辅国公府里,伯爷说话没什么讲究,许多陈年旧事全搬出来了。

    「我看他就是个精明人,他不爱掺和,偏偏他那些兄弟想折腾时都要拉上他。」

    「永济宫里那个,还有李汨,以前常找他,贤王理都不理,他连定王爷都不理,就怕被定王爷塞点事情做,只和圣上还能说几句。」

    「先帝晚年,争得那么凶,贤王谁都不帮,他连给先帝伺疾都躲,当时没少被参本骂他不孝。」

    「真孝顺假孝顺,风险都大,既不想争权,那还是不孝的能活得久些。」

    「看吧,圣上登基这么多年,日子过得最安生的,除了晋王、也就贤王了。」

    徐简斟酌着,又问:「晋王当时也‘不孝躲着吗?」

    「那倒没有,」安逸伯摇了摇头,「晋王么,按部就班,该伺疾就伺疾,该剿匪就剿匪,该议政就议政,四平八稳的。」

    徐简点了点头。

    这些状况,倒是与他掌握到的消息对得上。

    安逸伯见徐简一副思索模样,便道:「我也就顺势提两句,你不用多想,大夫寻来了就看诊。」

    徐简笑着应了声。

    「大夫没一两个月也寻不回来,」安逸伯一口饮了茶水,「还是先操心放小定吧。」

    徐简替他添茶,道:「***心也没用,小定礼也没我什么事。」

    这是句大实话。

    该送去的小定礼都已经备好了,首饰头面、摆件布匹,全装匣入箱,记在了册子上。

    徐夫人和安逸伯夫人仔仔细细对过了。

    这时候,就体现了徐缈能搭把手的好处了。

    国公府里不缺好东西,库房里的金贵之物也造了册子,但只看册子上的名字,安逸伯夫人常常有吃不准的地方。

    当然也能开库房查看,徐简不会不信她,国公府的管事们也十分配合,但作为一个外人,安逸伯夫人实在不好意思真对着人家的库房指手画脚。

    徐缈在场就不同了。

    她是「自己人」。

    她能名正言顺开库房,想怎么搬、怎么整都可以,趁着近来天气好,她还能把好些物什都挪出来晒一晒。

    虽然离家二十年,但老底子有些什么好东西,她多少还记得些。

    一道出出主意,两人很快就把初步定下的小定礼又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