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7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77章 (第3/3页)

按照真实世界的历史,珍妮纺纱机要在十八世纪初才能在英国发明出来。

    江月白给了李北辰图纸和基本的思路原理,李北辰命能工巧匠进行研究。三年前就研发出了比珍妮纺织机更先进的棉线和毛线纺织机。一年前研发出生产效率提高两倍的丝纺织机。

    棉织品的生产率大幅提高,国内棉织品的成本和价格均大幅下降。加上国内典雅高级的纹样设计,超凡的印染技术,很快令棉织品的海外销量供不应求。两年前韩子谦下西洋就带去了大量棉织品和棉纺织工艺品,力图为国内纺织业打开销路。

    韩子谦原本计划休整一番后再第二次下西洋,但波斯使臣的求亲,不得不让他开始筹备新年里五月再次出发远航。

    第二年就是泰兴元年。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正月初一,江月白陪儿子李承稷寅时起床,身着太后礼服,前往太庙祭祀祖宗,为新年祈福。回来后,即接受皇子公主们按照次序前来拜年,依次发红包。

    正月初八,波斯的洋太嫔顺产生下一对健康的龙凤胎,母子平安。江月白赐名李承洋,李子沐。

    江月白召了波斯使臣进宫觐见,在勤政殿让其探望了新生的龙凤胎婴儿,对其大加赏赐。

    成功诞下龙凤胎被看成是莫大的吉兆。预示着波斯和明朝皇室之间被上天所祝福。上一次这样的多胞胎,还是六年前皇后娘娘产子。

    波斯使臣十分激动,表示会将此好消息带给国王陛下。

    泰兴元年正月里,江月白宣布了几项大的新国策:

    将蒙语列为第二官方语言,由礼部牵头,传胪寺、翰林院参与,将大明朝的主要律法全部翻译成蒙文,下发给蒙古地区管理机构,安排专人进行宣讲。

    未来的重大政策文件,必须都要有蒙文版本;

    三月重开恩科,为安北和安西都护府地区选拔官员一百人,并进行蒙语培训;

    选拔安北和安西都护府少数民族的优秀青壮年、部族首领进入中央任职。

    在安西和安北都护府地区各自选拔一百名蒙古青年男子,来京城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

    科举考试改为三年一选拔。

    三年后的科举考试,外语成为必考科目,可选语言有蒙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口语两部分。精通两门外语及以上者,优先提拔。

    政策一颁布,引起了朝内外巨大轰动。一批老臣对于太后推行的新政策十分不满,认为这是要灭国,让元朝重新占领汉地的节奏。

    除此之外,她在年前已将陈平从安北都护府里调回京城,让其担任礼部尚书。

    周仕鹏没有想到太后最后拿出来的方案比他的还要全面还要激进,还要内卷。

    这不是要卷死读书人吗?

    学外语真有那么重要吗?

    比读好四书五经,学好算经还重要?

    读书已经很辛苦了。如今还要多学一门甚至是两门外语。

    他表示看不懂,太离谱。

    但他认同,这样确实能促进蒙古地区的稳定和融合,加强蒙古地区对皇室和大明王朝管辖的认同,也能加强中央对蒙古地区的管理,让中央对北部地区的管理常态化。

    所以他虽然不理解,但还是选择了顶住巨大压力支持江月白。

    当散朝后,以前的老同事常易安过来问他的意见时,他还是感慨了下,

    “燕雀贪恋草窝,以为保住草窝便是安全。然而风暴一来,便无处藏身。太后这是未雨绸缪,以鲲鹏之大,乘风而上,谋中央之国。老臣佩服!”

    常易安不禁问道,“可这万一是妇人之道,以为是拉拢,实则引狼入室又如何?”

    周仕鹏瞪了常易安一眼,“堂堂国本,岂是几个蛮夷之人入朝就能动摇的?!不懂就多读书。你去翻看下唐朝太宗时的历史,其中自有答案。”

    “您老就一点不担心?不能叫大明在我们手里折了啊。”常易安颇为不解地问道。

    他实在不理解周仕鹏一个原则性极强的老学究,当初在先帝面前,反对后宫干政最激烈的一人,为何会站在太后一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