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五十四章 医道至简,医者仁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五十四章 医道至简,医者仁心 (第1/3页)

    世间事儿从来都是如此,有利有弊,考成法给官员套上了笼头,大明吏治变得高效起来,也不是毫无弊端。

    长清县知县偷证据是为了不让事情上秤,是为了自己升转,巡按御史、户部郎中抓典型、抓指标也是为了升转。

    考成法的弊端就是会加剧系统内耗,这是必然要承担的代价。

    内阁的处置意见比较一致:长清知县革罢,贼人流放吕宋,受伤一行御史七人记功。

    整件事,是由长清知县做错事引起,填库迎检没有提前做,临时抱佛脚,恼羞成怒铤而走险,偷盗证据,对抗调查。

    事情也不是地方抗拒朝廷,而是大家为了升转内讧,性质就没有那么恶劣,完全不至于喊打喊杀。

    朱翊钧思索了半天,把长清知县和贼人一起流放到了吕宋,却没有革罢长清知县的官身,让他在吕宋继续做官,等到事情落下帷幕,过几年,再调回内地继续升转。

    大明朝廷培养一个能做事的循吏不容易,长清县一县就控制了朝鲜将近九成的素菜,一旦大明停了素菜出口,朝鲜连泡菜都吃不起,这都是长清知县的功劳。

    朱翊钧把自己的处置结果下章到了内阁,询问内阁意见,很快,内阁再贴了浮票,认可了皇帝的判罚。

    这其实也算是内阁和皇帝的默契了,内阁要求严厉点,给皇帝一部分宽宥的空间,让陛下来彰显圣恩。

    朱翊钧拿起了礼部的奏疏,海外番国的使者已经离京,并且已然起航返回了泰西,大明的海防巡检通过和大帆船水手闲聊,收集到了一部分使者没有提供的消息。

    英格兰女王签署了一项新的法案,并且顺利的通过了英格兰国会上下两院的一致赞同,这个法案的名字叫《棉布法案》,禁止从波斯、印度、中国进口任何棉布和毛呢。

    法案要求,英格兰人必须要使用本国毛呢,甚至连下葬的裹尸布也在此列。

    大明商品对英格兰的经济形成了十分致命的冲击,不得不设立法案,阻止大明货物进入英格兰。

    朱翊钧稍加思索摇头说道:“英格兰女王的棉布法案,和私掠许可证是完全矛盾的,你不能一边纵容海盗的泛滥,一边又禁止货物进入英格兰。”

    “陛下圣明。”冯保笑着说道。

    皇帝陛下看的非常准确,根据泰西水手们的说法,这棉布法案形同虚设,因为海盗们总是能把人们需要的货物带到英格兰每一个角落。

    到了英格兰二选一的时候,要么保本地支柱产业,要么继续纵容海盗。

    废除私掠许可证,打破和大明的外交障碍,和大明商谈贸易配额,减少对英格兰棉布、毛呢的输出,就可以保住本地支柱产业,但继续纵容海盗,只会继续触怒大明。

    可是废除私掠许可证,那么西班牙远征,就真的有可能成功。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除了英格兰的消息之外,则是法兰西的消息,法兰西王太后凯瑟琳,在万历十七年一月病逝,王太后一死,整个法兰西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毒蛇夫人凯瑟琳,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维护着法兰西王室摇摇欲坠的统治,当凯瑟琳病逝后,巴黎爆发了巨大的骚乱。

    吉斯公爵这个将马丽昂父亲赶出巴黎的公爵,露出了自己的爪牙,他联合罗马教廷重组了法兰西天主教同盟,将沉迷于男色的亨利三世赶出了巴黎。

    大明收到的消息,到此为止了。

    西班牙使者佩德罗说费利佩要武力干涉法兰西国王之位;

    大光明教的使者说大光明教在向巴黎进军;

    吉斯公爵在造反,亨利三世被赶走;

    亨利·德·波旁,正在积极组织新教徒准备夺取王位;

    法兰西的大混乱已经不可避免,诸多矛盾,会因为这次的大混战,有一个最终确定的答案。

    尼德兰地区也有一些消息,尼德兰地区的造船业迎来了蓬勃发展,过去等船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六个月的时间,这得益于匠人的集中,生产力的提高。

    还有一些奇怪的传闻,比如某某贵族因为各种原因,发起了决斗,惨死在了对方的剑下,这些花边新闻就不是那么准确了。

    而大明也得到了一份确切的情报,关于西班牙陆军的实力。

    西班牙弗兰德斯军团,一共有6.4万人,其中骑士6700人,骑士是西班牙贵族,除此之外,西班牙步兵9700人,意大利步兵5400人,勃艮第步兵1500人,英格兰步兵1700人,神罗步兵1.1万人,尼德兰步兵3万人。

    弗兰德斯军团是西班牙的精锐,其地位大约相当于大明京营,但就是这样一个精锐,西班牙人在整个军队中人数也不是绝对多数,而是只有四分之一。

    这种现象让大明感到不解,一个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其主要构成居然是外国人?

    而事实的确如此,大明探听到的理由,也让人啼笑皆非,几乎所有人给出的理由都是‘由本地士兵组成的部队很快就会解散,只有外国士兵组成的部队更为稳定’。

    本地的士兵更加容易逃跑,而且比外籍士兵严重的多,根据大明对泰西的侦查,这不是西班牙一国的现象,泰西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冯大伴,你说京营四分之三都是夷人,朕还能睡得着吗?”朱翊钧作为大明皇帝,完全无法想象,京营75%是夷人的可怕景象。

    “泰西缺一个始皇帝。”冯保思来想去,觉得泰西广阔的土地,缺少一个始皇帝把一盘散沙的诸多小国,捏合到一起。

    在冯保这个大明人看来,泰西已经具备了大一统的要素,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大一统的切实需要,哪怕形成一个松散的商业联盟,对大明而言也不是个很好的消息。

    但泰西的确缺少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始皇帝。

    中原也经历过类似的反复,始皇崩,天下裂,项羽豪取天下,又分封列国,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大一统。

    汉末分三国,唐末藩镇割据,最终的结果,还是大一统。

    “一个团结的泰西,不符合大明的利益。”朱翊钧想了想,大明在这件事上的立场,似乎和英格兰一样,一个团结的泰西不符合大明利益。

    雨后的京师变得清晰了许多,冬夏积累的灰尘被一场暴雨洗去,最近风头正盛的笔正刘新奎带着拜帖来到了全楚会馆,拜见当国已经十八年的首辅张居正。

    他这趟是来拜座师的,就是成为全楚会馆的门下。

    如果仅仅是名声大噪,刘新奎根本不会做这样的尝试,一个在民间名头再大的笔正,在帝国首辅面前,依旧是个不必理会的士大夫而已。

    刘新奎之所以敢来,是凌云翼替他写的拜帖。

    凌云翼没有收刘新奎为弟子,因为凌云翼知道自己名声不好,年纪也大了,保不住刘新奎的前程,还是推荐给张居正比较合适。

    反正张党和帝党,没什么太明确的界限,全楚会馆的牌子,陛下也可以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