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书画鉴定术升级(上) (第1/3页)
画廊的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离异老板娘,她也已经观察那位新走进门的客人不短的时间。比起那边装作端详油画,暗地里偷偷讨论着顾为经身份的男人。她端详人的视线光明正大了许多。
观察店里形形色色的客人是老板生活里的一大爱好。
客人们来店里看看画,老板娘则在店里打量打量着客人,双方安静的相得益彰。
这种小的艺术品铺子,店里通常没什么特别不得了的藏品。
贵的也有,五、六千欧的样子吧,不过都是那种大篇幅的作品,而且数量很少。
店里也不会来什么特别了不得的客人。会看莫奈,会买毕加索的,谁没事来这种店看,来这种店买啊。
老板娘听说过有些小店铺很有些“手段”。
有的很会营销。
有的“胆子”很大。
它们能够随便请一些小报水两三幅软文,更野的连小报都不请,自己编两篇报道,再自己给自己颁些奖项,然后就把它给一些怀抱着发财梦的老头老太太卖出去。接下来,再把这样的案例伪装伪装,编一出“只要把画放在我的画廊里,就能卖上大钱”的故事,然后再把它给一些怀抱着发财梦的年轻画家卖出去。
友人和她在咖啡馆里聊天曾聊到过类似的事情。
整个过程两边吃,两边骗,很像是庞氏骗局。
所有人全都抱着发财的希望,共同维持着一个虚假的幻象,直到幻象维持不住,彻底崩溃带来灾难与毁灭的那一天。
有人不相信这是一个梦,错把幻觉变成了现实。
有人清晰的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但因为现实太痛苦,太苍白,而不愿意从这些色彩斑斓的泡沫里醒来。
有人清晰的知道,这只是一个梦,但因为相信自己足够“聪明”,能够在梦醒之前悄悄的离开。
友人说——“从头到尾,这里面最有艺术气质的从来不是那些获了什么什么什么奖,受到哪位哪位鉴赏奖称赞的所谓艺术作品,而是这些来来往往的人。”
“他们就像在一起进行一场加引号的‘行为艺术’。大家在集体幻觉里一起做同一桩充斥着内心欲望的梦,梦做的深了,就会带来精神错乱般的疾病。”
“除了没有往脑袋后面插管子,这事儿可太赛博朋克了。”
老板娘听听也就笑笑。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
丧良心是一码事,就算把道德放在一边,它也是个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儿,她可应付不来那么多的人,也应付不过来那么多的事情。
这家店里的作品都是些不过尔尔的作品,这家店里的客人都是些“凡夫俗子。”
正因如此。
此间的安静的也反而要更有人间烟火气。
新来的那位客人他同样安静,但他身上的安静则几乎不带什么烟火气。
他走起来脚步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他一个人来的,什么话也不说,就一幅一幅画的看过去,然后坐在角落的沙发上发呆,像是一只幽灵。
老板娘望着那边。
她觉得这位客人很奇怪,还有些……迷人与好看。
一个人看展看的多,她的内心之中“好看”的标准就和普通的人变得不太一样。
落日的夕阳里拎手提袋的胖女人,公交站旁上了年纪的老人被太阳的暖光晒的红棕红棕色的皮肤,它们都也许能够得上“好看”这个标准。
她十八、九岁刚刚上大学那这会儿,喜欢的是莱昂纳多这样精致无瑕,五官挑不出来一点缺点的奶油小生。
到了如今这样的年岁,她觉得自己的审美力正在变得越发自如,能够看到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位客人的眼睛就很有神。
她能够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眼神和身体姿态之中,看出奥古斯特·罗丹大理石雕塑般的质感,这种事情很稀罕。
那般的质感凝在他的身体之上,也许是光线的原因,使年轻人的肌肤像是额外镀了一层玉莹莹的光。
如果仅以普通的表准来衡量。
他肯定不难看,五官也挑不出特别出挑的地方,仅放在一起组成了一种朦胧的氛围。
但如果以“审美”的眼光去打量他的眼神,他的姿态,他的身体语言所一同组合而成的“印象派画面”。
那么……这位小哥就有一点点莱昂纳多的感觉了。
老板娘站起身。
她准备走过去,给“莱昂纳多”打个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