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08章,空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08章,空运 (第2/3页)

寇印刷的越多,自己获利就越多。

    “报告!”

    有参谋急匆匆赶来。

    张庸站起来。下船来。舒展舒展身体。

    “什么事?”

    “报告专员,十三战区报告,日寇向平汉铁路发起了猛攻。”

    “知道了。”

    张庸点点头。没有太在意。

    这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日寇终于是按捺不住了。

    经过半年的准备,后勤物资什么的,应该补充的差不多了。武器装备也充实了。

    后方开足马力,生产了大量的飞机、重炮、坦克。

    同时,兵员也补充到位。

    国军休整了半年,基本上都满编了,何况是日寇?

    目前,日寇兵员还是很充足的。

    现在,敌我双方,都可以说是处于巅峰状态。一旦开战,战场烈度肯定要超越之前所有。

    不过,日寇真的是全方位的进攻吗?感觉不太像。

    空指部地图显示,日寇的重武器,大部分还在平津地区周围。没有异动。

    向平汉铁路进攻的日寇,只有75毫米山炮。甚至都没有105毫米以上重炮。说是猛攻,怕是虚晃一枪。

    倒是在大同、雁门附近,日寇集中了很多的75毫米山炮。

    虽然也是没有105毫米以上的重炮。但是集结的兵力,明显超出当地需要。

    所以,日寇其实是想要从大同、雁门向西突击?

    占领黄河东岸。然后渡河?

    若有所思。

    目光落在榆林上面。

    榆林,陕北重镇。军事要塞。

    是谁在驻守榆林?

    还有黄河天险,是谁负责?

    除了红党军队,应该还有其他队伍吧。

    晋绥军的另外一部分,傅某人率领的,应该在更北面?

    摇摇头。

    暂时无法摸清日寇意图。

    但是日寇动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好事。

    人就是不能太闲。

    不打仗,就内部搞事。你搞我,我搞你。

    现在日寇开始进攻了,忙着打仗,自然就没有心思和精力乱搞了。

    “报告!”

    又有参谋急匆匆赶来。

    说是统帅部请张庸回去机场。有要事商量。

    “知道了。”

    张庸于是和孔凡松告辞。

    正好,这边的事情也忙完了。可以回去了。

    回去机场。

    发现张维藩和杜松岳都在。

    他们还是负责九江前进指挥所。其实就是小指挥部。

    平时没什么大作用。但是一旦打起来,就会随时随地掌握前线战况,然后提供张庸参考。

    “专员。”

    “专员。”

    一行人进入作战室。

    里面已经标上来自十三战区的战报。

    十三战区当面,日寇确实很多。但是感觉二战区方向更多?

    张庸:“你们有何判断?”

    杜松岳:“我们判断,日寇是想要渡河攻击陕北。”

    张维藩:“日寇可能是想要拿下榆林。然后威胁关中。一旦计谋得逞,从陕入川。”

    说完。

    沉默。

    张庸点点头。

    最⊥新⊥小⊥说⊥在⊥⊥⊥首⊥发!

    他自己的判断也差不多。

    日寇沿着十三战区进攻,已经被证明很难。

    十三战区的背后是一战区。层层阻击。日寇很难突破。消耗很大。旷日持久。

    对于日寇来说,长时间的消耗战,不划算。

    所以,需要新路线。

    那就是渡河。攻击榆林。然后南下。占领关中。

    然后入川。横扫重庆。

    恰好,国军在榆林方向,兵力其实是比较薄弱的。驻守榆林的兵力并不多。

    张庸:“榆林目前是什么情况?”

    张维藩:“只有邓宝栅的两个旅。一万人出头。但是要防御的区域非常广袤。”

    杜松岳:“最大的麻烦是,现在援兵也过不去。”

    “为什么?”

    “南边都是红党的地盘。西面是宁马。北面是绥远军。”

    “哦……”

    张庸若有所思。

    地面上的确是过不去。

    但是,可以空中过去啊!有飞机啊!

    有五十亿桶原油储备,就是这么豪横。动不动就想到空中运输。

    其实,运输几个团过去,确实不算很困难的事。

    三十架DC-3运输机,一次就能运输600人左右。五天的时间,就能运输三千人。

    增援榆林,需要几个三千人?最多两个就差不多了。

    主要是武器装备。严重缺乏。

    得,有机会,自己得去榆林一趟。援助一点武器弹药。

    “专员,那啥……”

    “直说。”

    “专员,有传言说,那个邓宝栅,和红党走的很近……”

    “都是虚以委蛇。”

    张庸摇摇头。直接帮邓宝栅定性。

    邓宝栅和红党,肯定是有些内在联系的。尤其是在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