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再吃 (第2/3页)
在一片凋败中,寻常修士肉眼看不见的,半红半黄色的饥灾之气,在里面蔓延游动。
墨画眉头皱起。
这股宛如「怪物」般的饥灾之气,不断吞噬繁衍,又变得强大了。
可它又并未继续蔓延,而是停在了原地,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巡和徘徊。
停止了?
不,更像是在休息,或者是积蓄力量?
墨画目光肃然。
为什么?
是因为这饥灾之气的蔓延,需要某种「动力」来供给?如今力竭了,所以只能延缓蔓延的进度?
还是说,它在等着什么?
墨画拿捏不准,他对大荒「饥灾」的认识太匮乏了,也不曾见过相关的族志和文献。
墨画沉思片刻后,取出一些令旗,插在了饥灾蔓延的边缘之地,并对巴山和巴川长老吩附道:
「派几个蛮兵,轮流在这里盯着。一旦草木枯萎的界限,越过我插的这些旗子,立马向我回禀。」
巴山和巴川连忙道:「是,巫祝大人。」
之后墨画便返回了术骨偏部。
饥灾的蔓延,暂时停止了,虽然不知什么时候,会继续扩散,但至少眼下,有了一点点喘息的空间。
否则他们就必须尽快撤离。
这处术骨偏部,也要彻底荒废掉。
至于术骨部里的人,不用想,肯定不会跟他们走,那这一个偏部,数万人,肯定都会死在这饥荒之中。
而一旦在饥灾中,死了足够多的人—·
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墨画也说不清楚。
兴衰之兆,必有所始。
吉凶之势,必象其德。
墨画只是隐约猜测,这绝对不可能是好兆头。
甚至极有可能,会是某个大灾厄的源头,是某场大劫的「铺垫」—”
但无论之后会发生什么,该做的事,也还是要去做的。
回到术骨偏部后,墨画便将自己在乌图和元鲁山界,所研究并实践的那一套,完全搬了过来,一点点教给丹朱。
包括,如何信奉神明,严禁滥杀,平抑权力,均分财富,爱护老人,善待蛮奴,教化孩子—等等。
这一套并不算高明,但却十分实用。
实用的举措,比完美的「理论」,要更有益。
有些时候,尽力去做,哪怕有些笨拙,有些粗糙,并不完美,但也已经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而知行合一,以「行」易「知」。
通过这些行为举措,墨画也在向丹朱「灌输」一些,真正造福苍生,顺承「大道」的理念。
让丹朱学会,如何「改造」蛮族的部落。
他希望有朝一日,丹朱能不辜负他的「期望」,成为丹雀部,乃至朱雀山界的明主。
甚至,能进一步成为,改变整个蛮荒的「英雄」。
这样墨画作为先生,也足以欣慰了。
丹朱也欣然接受墨画的「教导」。
哪怕他是少主,他是金丹,是丹雀部千年难遇的天才,但对墨画这个巫先生,仍旧十分敬重且信服。
此前很多疑惑,他想不明白,但巫先生告诉他了。
很多事,他有心无力,无从下手,巫先生也告诉他该具体怎么做了。
甚至很多时候,他内心会动摇,
也是巫先生,让他坚定了信念,让他看到了自己脚下的路。
让他知道「振兴部落,造福蛮荒」这种看似「白日梦」一般宏大的愿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自己去实践,去思考。
那日他梦中所闻,真实不虚。
巫先生,的确是神主降下来,给自己指引前路的。
他也的确,在「指引」着自己。
丹朱宛如一个「学生」一般,信奉并实践着,墨画说的一切,并且悟性极高,心性也极善。
这让墨画也心生感慨。
丹朱或许真的是一个「天生道心」的绝世天才。
别人常以为,丹朱天生的「道心」,是求道之心,是修道的天赋,但其实不完全是。
丹朱的「道心」,更多的是大善之心,是「修行己道,造福苍生」的心。
只是他从小到大,没人「引导」,处处受制,还被认为「幼稚伪善」,因此这颗「道心」,便渐渐有些迷茫和蒙昧了。
若一直这样下去,他就只能辜负了这颗天生的「道心」,陷入与自己的兄长,争权夺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