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学校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第3/3页)
高考确实很重要,但人生的容错率也永远比想象中更高。
记者听的很仔细,因为纨纨真的成熟了很多,哪怕她有所预料,也被眼前这个如春风般的女孩吓了一跳。
“那,你是怎么看蒲潼的呢?”
“他的话,一个普通人吧。”
余纨纨听到蒲潼的名字还是微微怔了怔,不过回答的依然不假思索。
这个回答倒是出乎记者的预料之外,前面采访的几个人,都把蒲潼说的神乎其神,在最熟悉他的余纨纨这,又突然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普通在哪?
“他跟我,跟我们都一样,上课的时候会打瞌睡,背书的时候会说悄悄话,四十度的天会吐槽垃圾学校没空调……”
余纨纨似是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其实他偶尔也挺臭美,长个痘痘会念叨好几天。”
这也不算蒲潼的另一面,因为每个鲜活的人都有这一面。
记者还是不太明白,可能有什么事,必须得让她当面采访蒲潼才能问明白吧。
“所以蒲潼他到底……”
“嘘。”
余纨纨打断了她的追问,反而指了指门口正上方的校园广播。
电流声滋啦一颤,拖着冗长的余韵,在楼间跌宕传递着,仿佛那电子人声带着杂音竭力呼告。
学校众人对此习以为常,老旧的校园广播总是这样,时不时发出尖锐的爆鸣。
但今天似乎没那么简单,因为在短暂的电音后,本该衔接片尾曲的广播却罕见地出现了人声。
“原定点歌环节点的是《明天你好》,广播陆陆续续也放了十多次,承蒙厚爱,今天我亲自唱首歌吧。”
这个声音,他们在网络上,电视上听过很多次,但还是第一次在校园广播里听到。
蒲潼在广播站?
记者眉头紧皱,似乎还有追过去采访的打算,但余纨纨摆了摆手,示意她听着就好。
“这首歌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这是蒲潼听说有记者过来后所做的决定,如果要给青春留下印记,那便少不了一首背景音。
没有什么豪情万丈,蒲潼只是想到了那个最普通的下午。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
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
其实很多人不怀念成山的试卷和逼得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大多数人怀念的是那时的风景那时的人,那个年纪的风华正茂,一生一次,永不能回头。
“从前初识这世间
万般流连
看着天边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起风了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唱的不是爱情,也不是友情,而是坐在教室里,窗外蝉鸣声声,绿藤爬满梧桐树,放学后窗外的夕阳,以及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这首歌便有千般不好,蒲潼也无法忘记在学校听到这首歌的感觉。
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加油打气,一起上厕所,一起去小卖部,一起去食堂干饭,一起做题做到抬头看到一片金黄色的晚霞……
说笑声与喧闹,以及独属于校园广播的音质,会让人有种被环境包围的感觉。
为什么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因为校园广播声音大,而且校园空旷回声和本音混在一起形成混音,增强了氛围感,最重要的是”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最爱的人在对面”。
“从前初识这世间
万般流连
看着天边似在眼前
也甘愿赴汤蹈火去走它一遍。”
跃动的笔尖不知何时被按下了暂停键,争分夺秒的高三学生不知何时已经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只是安静地听着这首独属于校园的歌。
即将告别高中生活的重要时刻,这首歌解放了他们心中的惊讶、感动、回忆、不舍……
“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
也曾指尖弹出盛夏
心之所动且就随缘去吧。”
最好听的歌莫过于有画面感,能够勾起以往的回忆,或好或坏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贵的经历。
艺术,音乐,雅俗,翻唱,有无数的理由可以给这首歌打低分,但青春无价。
记者举着话筒在原地愣了很久,甚至连余纨纨何时离开的都未曾察觉……
她的青春太过于安静,以至于到它结束,一时都没反应过来,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但听到这首歌时,她依然想起了小时候幻想的白净少年,想起了没有激情洋溢的校园时光,想起了偷偷藏起的脸红心跳。
她的青春没有恣意而为的潇洒,没有漫画里憧憬的许多美好,只有一些旧旧的回忆,黄昏时站在窗前看树影。
她好像明白蒲潼为什么依然在做一个普通高中生了。
因为他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刻……
为什么广播里的歌永远比耳机里好听?
因为当时,我们就是MV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