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疯狂的电影,要不要脸? (第3/3页)
对的,我真觉得《资本接班人》现在票房50亿是毫无压力了,现在看能不能冲个60亿。”
“60亿不好说吧,不过我倒是觉得现在院线是全把宝压在《资本接班人》身上了。”
……
很多人对于《资本接班人》这部电影都是越来越震撼了。
《资本接班人》以无可匹敌的姿态横扫国庆档,单日票房如同脱缰野马,10月4日突破6亿大关后,5日、6日虽略有回落,但依旧维持在惊人的5亿以上高位运行。
上映六天,总票房已轻松跨越30亿门槛,正朝着40亿甚至更高的预测目标狂奔。
这个时候业内一片哗然,“50亿俱乐部”似乎已触手可及,更有甚者开始讨论其能否复制甚至超越《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奇迹。
然而,伴随着耀眼票房的,是愈演愈烈的争议漩涡,60%以上的超高排片率,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星纪元吃相未免太难看了吧?国庆档成了他们家的独角戏?”
“这哪是市场规律?简直是垄断,其他片子连汤都喝不到了!”
“《资本接班人》是好,但也不能把其他电影的路都堵死啊,这不健康!”
“林星嘴上说尊重市场,身体却很诚实嘛,排片怎么来的心里没数?”
……
类似的质疑和抱怨,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影视论坛以及行业内部私下交流中蔓延。
一些未能分得理想排片的片方,虽不敢明着得罪如日中天的星纪元,但私下里的怨气和酸意几乎要溢出来。
部分影城经理也承受着来自其他片方宣发团队的压力,要求“平衡排片”。
面对这股涌动的暗流,星纪元影业内部并非毫无察觉,宣发负责人孟艳的压力陡增,电话几乎被打爆,既有来自媒体探询的,也有来自“友商”委婉的“沟通”。
她按照林星之前的指示对外统一回应:“星纪元尊重市场选择,也尊重影院根据上座率、观众口碑等数据进行的自主排片调整,我们始终相信,观众是最终的裁判,优秀的作品自然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资本接班人》的火爆,是观众对其内容认可的结果,我们理解同行的关切,但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好作品来共同做大蛋糕,而非局限在排片份额的零和博弈中。”
这番回应虽逻辑清晰,态度也算得体,但在一片“垄断”的指责声中,显得有些官方和无力。
这个时候《资本接班人》负面舆情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有被某些力量暗中推波助澜的迹象,一些营销号开始带节奏,将“高排片”与“挤压创作空间”、“扼杀多样性”联系起来。
就怎么说呢??
这些人拍出好电影是很难的,但是他们这么联合起来骂《资本接班人》是真的挺专业的。
但是这个时候《资本接班人》的票房却是依旧还继续强劲着。
10月7日,尽管是假期最后一天,凭借超高的口碑转化率和前期积累的观影欲望,单日票房依然稳稳收在4.8亿。
至此,上映仅7天,总票房已突破惊人的36亿大关,日均超5亿的吸金能力彻底点燃了整个行业,也让“冲击60亿”、“能否超越《哪吒》”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
然而,票房狂飙的另一面,是愈发汹涌的舆论漩涡。
高达60%的排片率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进了许多同行和部分“行业观察家”的神经。
“星纪元垄断市场”、“吃相难看”、“挤压中小影片生存空间”、“破坏行业生态”等指责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充斥在社交媒体和专业论坛上。
一些被大幅压缩排片的影片片方虽不敢明面指责星纪元这尊庞然大物,却也借着这股风潮诉苦叫屈,呼吁“市场平衡”。
对此,之前就一直炮轰的老钟则是详细的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一万字,中心思想就一共只有四个字。
那就是:要不要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