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31、爱国题材电影的下坡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431、爱国题材电影的下坡路…… (第3/3页)

竞争愈发激烈。

    张一谋的女儿张沫执导的悬疑片《拯救嫌疑人》,凭借“女性视角+高能反转”的题材亮点,刚定档11月1日,就引发不少关注。

    毕竟“张沫”的名字自带话题,观众也好奇她能否继承父亲的导演功底。

    而曹宝平执导的《涉过愤怒的海》,则延续了他一贯的“犯罪悬疑”风格,加上一众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被业内预测为“十一月档黑马”。

    还有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的《三大队》,改编自真实案件,故事自带情感张力。

    前期释出的预告片里,演员们的演技爆发力十足,也收获了不少期待。

    同时,这也是首部定档12月贺岁档的大片,算是提前开启了12月纷争的一角。

    一晃眼,时间来到了9月28日。

    《万里归途》和《志愿军:雄兵出击》率先上映。

    陈飞约了康洪雷一起去看竞争对手陈凯哥的电影。

    对于陈凯哥,康洪雷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紧张的。

    可陈飞却显得很从容:“不用太在意其他片子,我们只要把影片的质量和故事讲清楚,让观众感受到诚意,就够了。”

    其实还有些话他没说出来。

    这段时间在观察市场时,他心里一直有个判断。

    “爱国”题材或许是时候该放一放了。

    就像早些年青春题材电影从全民热捧到逐渐衰落一样,近几年密集的爱国题材作品,已经让部分观众显露出了审美疲劳的迹象。

    如果继续扎堆拍摄,很有可能会消耗掉观众的热情。

    这个猜想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就在陈飞和康洪雷低调进入电影院,看《志愿军:雄兵出击》的观影过程中,他就注意到不少观众频频低头看手机,甚至有几波人在影片后半段悄悄提前退场。

    散场时,还能听到有人小声议论:

    “感觉和之前的爱国片差不多,没什么新鲜感。”

    “剧情有点散,不如《长津湖》看得热血。”

    “没什么意思……”

    陈飞心里非常清楚,观众提前退场固然和影片本身的节奏、叙事质量有关,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爱国题材的“同质化”。

    相似的战争场面、相近的人物设定、甚至连情感共鸣的方式都大同小异,很难让观众眼前一亮。

    尤其是《长津湖》珠玉在前,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情感深度,都把同类题材的标杆拉到了极高的位置。

    后续作品想要超越,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被观众拿来对比,陷入“吃力不讨好”的境地。

    倒是康洪雷在散场后松了口气,感慨道:“我觉得凯哥导演这次好像没完全发挥好,画面没以前那么惊艳,故事也没太讲透……”

    陈飞没接话,心里却已经有了决断。

    回到公司的当天下午,他就直接召集编剧部门开了场紧急会议。

    一上来,他就明确下达了关于爱国题材影视剧的限制要求:

    “接下来要收紧这类题材,当然,不是说以后就不拍爱国题材了,而是要彻底转变思路。

    第一,必须走‘精品化’路线,剧本打磨周期至少延长三倍,从故事内核到人物塑造,都要跳出现在的框架。

    第二,坚决避免同质化,你们要去挖掘小众的历史视角、普通人的爱国故事,甚至可以尝试把爱国主题融入悬疑、职场等其他类型片里,找到新的亮点。

    第三,未来半年内,所有未立项的爱国题材项目全部暂停,先做市场调研,搞清楚观众现在真正想看什么再说。”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没人提出反对。

    毕竟近两年爱国题材影片的市场反馈摆在那里,大家都清楚陈飞的判断是对的。

    “我们做电影,不能只追热度,更要懂市场、懂观众,爱国确实是很好的主题,但要用观众能接受、愿意看的方式去表达,不然再好的初心,也传不到观众心里去……”

    说完最后总结,陈飞当即宣布散会。

    而这次会议后,飞跃影视的创作方向也开始悄然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陈飞在回到家里后,又收拾好行李,带着刘艺菲飞往晋省,准备去参加新一届的龙腾盛世国际电影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