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章 “驺虞”原型机 (第2/3页)
要说比这个场合更重要、规格更高的……
那恐怕就要涉及到最高决策层了。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多问,随后留下了一句“辛苦”,便转身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汇报很快开始。
现场出席的二十多个人都不是第一次接触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所以刑牧春也直接省去了冗长的背景介绍环节,直接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领域所取得的理论突破开始。
“在常浩南院士的带领下,项目组于一年半前,已经在理论上彻底攻克了冲压发动机在亚燃与超燃模态之间稳定、高效、可逆转换的核心难题。”
刑牧春的声音沉稳有力,伴随着ppt上复杂公式与流场模拟图的切换,最后停留在一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上。
然而,所有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它那异常夸张的长径比上。
“各位看到的额外长度属于配套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冲压发动机提供辅助电力支持。”刑牧春适时解释道,“当然,如果选择使用高性能电池组供电,这部分可以移除,恢复其更为紧凑的形态,大约4.75米左右。”
台下的郑良群听到这里,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一顿。
他不懂具体技术,但对方的说法似乎非常奇怪。
无论如何,高性能电池组都应该是供电首选才对。
但他没有打断,只是将这个疑问暂时按下。
刑牧春的激光笔随即指向屏幕上一条“凸”字形曲线:
“截至去年7月‘凌霄-1’已经在模拟条件下成功完成了从1马赫至14马赫启动和工作测试。”
他特意强调了“模拟条件”几个字:
“测试结果表明,在马赫数1.6至12.5的区间内,发动机均能保持可用的工作效率。其性能最优区间可在5.5至9马赫之间灵活调整,以适配不同的飞行器前体设计……”
“这……这性能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实用要求了吧?”
听众席中,一位专家忍不住低声插话。
因为大家都穿着便装,姓名牌的位置又低,郑良群一时间有点认不出对方是谁。
不过,这句的话却道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会场内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同低语。
刑牧春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
他点击鼠标,屏幕切换成一组温度分布云图,核心区域的亮红色触目惊心。
“单从性能数据看,确实如此。”他的声音凝重起来,“但凌霄-1长期受制于内部散热问题……虽然已经尽最大努力建立了内部冷却通道,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热量累积。”
气氛瞬间冷却了不少。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接话。
但大多数人的眼神中几乎都透出同一个问题——
不是已经测试过了么?
刑牧春知道,自己刚才的强调恐怕没有起到效果。
只好解释道:“jf14风洞每次测试的实际时间不超过200毫秒,而且可以对被测装置进行预先冷却,所以尚可承受,但工程验证机的单次工作时间最短也不会少于10分钟,单靠原有设计根本无法满足飞行要求。”
终于,听众席上出现了一阵低沉的讨论声。
“所以,你们这次取得的突破……就与热管理有关?”
张新平提问道。
“没错。”刑牧春说着轻点了一下鼠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