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45章 连锁崩坏,供货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45章 连锁崩坏,供货危机 (第2/3页)

“BatteryGuardian v2.0”的更新包如期推送到全球范围内的相关车辆。

    更新过程顺利,界面也焕然一新,增加了更详细的电池健康度报告选项。

    但用户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

    “充满电的时间比之前又长了快半小时!”

    “加速感觉变肉了,电门踩下去没那么冲了。”

    “电量低于30%后,功率限制得更狠了,爬坡都费劲!”

    “……”

    抱怨声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

    一些精通技术的“民间大神”立刻行动起来,利用破解工具对更新后的BMS固件进行了深度解包和分析。

    结果令人哗然。所谓的“BatteryGuardian v2.0”,其核心逻辑并非优化了算法或提升了诊断精度,而是极其简单粗暴地——全面调低了电池的输入输出功率限制阈值。

    解包报告清晰显示:

    直流快充的峰值功率被强制限制在原先设计最大值的70%以下。电机可调用的最大瞬时放电电流被砍掉了近40%。

    甚至在日常使用中,电池的可用能量窗口(SOC区间)也被微妙地缩小,系统会更早地进入“保护性限功率”状态,以避免电芯工作在容易引发一致性劣化的电压平台边缘。

    “这不是升级,这是降级!是性能阉割!”一位技术博主在视频中愤怒地指出,“根本没有解决电池内部一致性劣化的根本问题,他们只是在用软件给电池套上更厚的枷锁,强行把它压制在‘安全’但性能大幅缩水的区间里运行!”

    这份详尽的解包报告像一颗炸弹,彻底摧毁了两家企业试图构筑的最后一道防线。

    市场关注的焦点,瞬间转向了LG化学的电池质量问题。

    “硬伤!”财经媒体的头版标题毫不留情,“LG化学新型电池存在‘先天缺陷’,特斯拉软件补丁仅是‘止痛药’!”

    “一致性失控:LG电池包内部‘各自为政’,埋下安全隐患!”

    “供应链噩梦:LG化学电池可靠性遭致命质疑!”

    恐慌迅速蔓延至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

    LG化学不仅是特斯拉的供应商,更是苹果、三星、戴尔、惠普、索尼等全球顶尖消费电子巨头的核心电芯供应商之一,为它们的旗舰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提供高性能锂电池。

    而结果……

    “鉴于近期供应链出现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为确保产品品质和用户安全,本公司决定暂停在下一代产品中使用LG Chem提供的电池解决方案,并即刻启动替代供应商的认证流程。”

    “我们与LG化学的合作关系将进入重新评估阶段,当前在售产品不受影响,但未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