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故事的终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故事的终焉 (第3/3页)

陷。

    包国维在此前,因先后发明侯氏制碱法、大蒜素,功勋卓著,被招入西南大学进修,连带着老包也一同搬去了西南。

    在西南大学进修期间,包国维依靠着猪脑过载,成绩碾压众人,声望不减。

    在一九三一年前夕,他发表一篇论文,提前预测东洋将会图谋东三省。

    这篇论文,引起了较大关注,对于这事儿的结果,说实话,包国维也不清楚,毕竟蝴蝶效应实在太大。

    然而战争是各种因素之下的累计结果,当东洋内部的矛盾达到一个极其尖锐的地步时,对外发动战争便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他们在权衡之下,最终依旧选择了对东三省发动进攻。

    在和历史相同的“不抵抗”政策下,东三省很轻易地便沦陷,民声自此哀怨沸腾。

    但在此番论文成功预测后,包国维声望大涨,

    在此后他动用积累的关系、人脉、名声,又发表了一篇关于未来战争分析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最终在多方协作下,成功在中、西部投资建立了多个兵工厂。

    后来抗战爆发,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发挥了不小的效用。

    老包和包国维暂居西南,以避战乱,期间耗费家财无算,做出贡献颇多,为后人所铭记。

    待战乱安定,一家重返故土,因其功勋卓著,民众夹道而迎之。

    记:包正享年八十二岁,包国维享年七十九岁,俱皆寿终正寝。

    ……

    “让我们打开历史书,翻开一百二十八页,这是一个考点。”

    讲台上,一名老师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讲着话。

    同学们翻开了彩色的课本,打开到老师所讲的那一页,这一篇是介绍民族英雄的。

    “我们先讲一讲这个包国维,这个人的人生其实还是比较传奇的,我给大家讲一下他的事迹,同学们就当听个趣味小故事吧,给大家放松一下。”

    听到老师的话,台下的初中生们顿时扬起了嘴角——上课有什么好的?还是听小故事好。

    “包国维,他这个人出身贫寒,家中的父亲一开始是给人做佣人的。”

    “但是他从小时候,或者说是中学的时候,就展露出了自己的天赋。

    他当时第一次上学,就进了当时的西式学堂,一考试,就考出了很好地成绩,但具体好到什么地步呢?”

    听到这儿,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勾引出来,期待着老师接下来会讲什么。

    “满分六百分的成绩,他考了五百八十九分,拉开全校第二名四十分。”

    这还不算,后来,他去了天津,仅仅用了三天,就成功研制出了包氏制碱法,那一年,他仅仅十五岁。”

    “不光是包氏制碱法,大蒜素可也是他发明的,只不过这事儿,后来人们才知道。”

    “想必在语文课上,大家应该也都学习到过包国维的文章吧,他笔下所记录的《我见黑鱼犹似人》、《陈金华》、《车夫》、《冻死的人》,都被收录进……”

    “在他写的苏州见闻录中,详细的描写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除此之外,他还懂股票、并且是一个极富有前瞻性的战争分析师,曾多次较为精确的预言过战争的爆发节点、时间。”

    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厉害的人!

    “包国维,在抗战期间,几乎耗尽家财,支援抗战,结以他的功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毫无疑问——一个才华横溢的民族英雄。”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