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二章 整合资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二章 整合资源 (第1/3页)

    高速列车的牵引机车可以是蒸汽机车,也可以是内燃机车,亦或者是电力机车,英国和美国是蒸汽高速列车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个国家。

    英国现在运营的飞翔苏格兰人号,最高速度能达到一百六十公里每小时,美国最快的蒸汽列车也能达到一百四十公里每小时,而这还不是英国的极限,前世再过几年,英国研发的蒸汽列车甚至创下超过二百公里每小时的记录。

    至于美国,虽然也有内燃机车研发项目,但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前世一直到四十年代后,美国才开始大规模淘汰蒸汽机车,使用内燃机车替代。

    在世界主要工业强国里,可能也东非在蒸汽机车研发领域基础和实力最薄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在19世纪末,东非工业还在学习欧美,本世纪初,东非的自主研发能力才提升上来。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内燃机的天下了,蒸汽动力也就在船舶制造业领域还能大发神威,但也面临内燃机的竞争。

    不过这也使得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领域,东非和德国排在世界第一梯队,在1910年以前,德国还稳居首位,20年代开始,东非军工和科研全面发力追平德国。

    虽然东非布局早,可不能忽视德国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强悍工业实力和雄厚人才积累。

    在1903年,德国就研发出了时速超过两百公里的电力机车,只不过受制于技术没有商业化,这也是德国技术应用的一个缩影,截止到当前德国还有大量蒸汽列车运营。

    而同时期的东非蒸汽机车占比已经降到极低水平,内燃机车现在在东非铁路中占据主要地位,而电力机车更是快速发展,已经在东非铁路系统中占比很高,威胁内燃机车地位。

    铁道部部长威尔斯说道:“皇储殿下,总结来说,帝国铁路事业想要继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和公路交通形成差异化竞争,尤其是在中远途客运领域。”

    “铁路亏损的原因,基本上是客运导致的,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就是远东帝国,苏联那种公路交通尚未发展的国家,铁路客运盈利表现不错。”

    “当然,这些工业水平低下的国家,本身铁路线路比较匮乏,客运线路也更少,民众和企业选择不多。”

    “而东非就不一样,我们的铁路总里程超过三十万公里,形成了比较密集发达的铁路网络,而这也造成了客运分流,原本乘客只能选择一条线路,并且辐射范围更大。”

    “现在,在东非铁路全面网格化下,乘客的选择就变多了,且同一区域的民众也可以选择最便利的车站上车。”

    “但是,这也导致我们铁路系统的运营成本增加,可这种基础民生工程,显然不能以经济利益衡量。”

    不仅是东非,欧洲许多国家的铁路也会考虑这个问题,就比如德国,为了照顾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要,德国铁路也会对一些非盈利线路进行补贴。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那就是“汽车贫困”,这种现象在美国和东非这种汽车大国尤其突出。

    毕竟汽车也是需要燃油和保养的,如果低收入群体购买车辆,反而会因此加重负担,压缩在食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消费。

    美国政府可以不重视这个问题,东非政府显然不是这种态度,反映在东非就是重视对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中,铁路无疑也属于这个范畴,尤其是区域间的往来,因此为了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要,廉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必不可少。

    如今世界各国工党猖獗,如果不重视基础民生和社会公平问题,那就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也是欧洲许多国家重视社会交通公平的原因之一,当然,欧洲各国可能还会从能源角度考虑,就像德国,因为石油资源匮乏,所以反而更重视铁路领域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皇储在听完威尔斯的辩解后,也沉默了片刻,他说道:“既然如此,铁路系统的改革,可以暂时放缓,当前主要任务就按照你所说,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优化线路,二是继续推进铁路电气化改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