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施瓦本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一章 施瓦本省 (第1/3页)

    金陵政府近些年来的表现,在国际社会上完全就是各国的“笑料”,主动放弃东北,相当于德国把鲁尔区送给法国,在申城不积极抗日,允许日本驻军,相当于苏联允许德国在列宁格勒屯兵,更何况申城是长江的门户,其重要性远不是列宁格勒能相提并论的。

    “金陵政府的表现真是一言难尽,不过我也理解父亲你为什么当初对金陵政府不感冒的原因了,就他们的这种作为,用烂泥糊不上墙形容也不为过。”弗里德里希在读完远东帝国最终消息后评价说。

    恩斯特冷笑着说:“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远东力量向其战略后方转移的缘故,如果金陵政府一直维持如今这种德性,那日后日本对远东帝国的战争,前期必然会十分轻松。”

    “还有英国这些国家,他们现在放任日本的侵略行为,以后等日本在远东做大后,迟早会对他们进行反噬。”

    “不过,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在此前,我们应该对远东帝国进行有限资助,消弭日本进攻远东帝国的欲望,把他们引导到南洋地区上来。”

    “我们也要帮助日本获取南洋,澳大利亚等区域的相关情报,加大对澳大利亚铁矿,煤炭,缅甸和北婆罗洲石油,东印度锡矿等资源的投资。”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毕竟现在日本还要消化朝鲜和东北两块殖民地,接下来几年时间,远东地区将进入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其时间也就在五,六年左右,在此期间东非情报部门将加大对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工作,将其目光吸引到南洋还有澳大利亚等区域。

    客观而言,南下更有利于日本把侵略成果转化为国力,同时能发挥起海军的优势,而进攻远东大陆,收益看似不少,投入成本却也十分高昂,而且也守不住。

    前世,日本进攻南洋,

    ……

    东非施瓦本省。

    二月份正是施瓦本省大豆收获的时候,施瓦本省的大豆分为两季,其中主季在十月到十一月种植,来年二月份,三月份收获,次季在二月,三月播种,五月到六月收割。

    因此,这个时间段,施瓦本省出现一种新奇的景象,东非农民和企业一部分在收割大豆,一部分则在播种大豆。

    东非大豆种植,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大豆收割脱粒一体机从豆田中驶过,干黄的豆秧被卷入其中,然后脱粒进入后方的车斗,再通过传送管道进入旁边的运输车辆,豆秧则被直接搅碎还田。

    在一块实验豆田边,东非大豆专家柴德和他的团队,正在对这块豆田收获的大豆称重。

    “教授,根据我们测得的最终数据,这一公顷豆田的柴29产量,大约在一点二九四吨,差一点就能达到一点三吨,真是太可惜了。”柴德的学生阿贝尔说道。

    一点二九四吨一公顷,差不多就是八十五公斤每亩,而美国大豆亩产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水平,高产田甚至能达到一百二十公斤每亩。

    柴德对于这个数据倒是十分满意,他说道:“这两三年来,柴29的产量已经稳定在一点二吨每公顷,比如今帝国市面上的大部分豆种产量都要高,因此,我对这个数据已经心满意足。”

    如今东非大豆的亩产平均在六十公斤左右,高产田能达到七十多公斤,而柴29毫无疑问,对于接下来东非大豆种植业,将起到推进作用。

    柴29,柴是柴德姓氏的缩写,而29则是年份,也就是1929年,也就是说柴29这个大豆品种,是柴德教授团队于1929年完成培育的。

    当然,东非显然不可能只有柴德一个团队,在大豆种植领域有研究,像东非这种世界大国,即便是大豆这一种作物的研究人员和团队,企业和单位,就不会少。

    阿贝尔说道:“但是,即便是柴29和美国大豆的产量依旧有很大差距,更别说东非的那些普通大豆品种。”

    “现在,东非大豆单位产量也就和远东帝国这个原产地持平,柴29的诞生,也仅仅是勉强超过远东帝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