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无回营 (第2/3页)
“不瞒校尉,我与这四人都花力气结交过,但哪怕万熊二人对我亦颇冷淡——仅凭掌武院的名头在北地着实不够。”
他想起曾经在山南无往不利的时光,嗟然轻叹。
“武监对城内力境武者的情况了解吗?”
洪范再问。
“自是一清二楚。”
贺奔回得不假思索。
“天人交感五位,两人出自松家,一人出自向家,剩余二人便是城防军中二督尉养浩穰与郭瀚。”
他虽不受本地人待见,但两年来显然不是光混日子。
“松家和向家都是过三百人的大族,前者主营皮货有三支大型猎队,后者握着城外的码头、旱坞和烽燧城最大的两家冰行。养浩穰是山民出身,在城内人脉薄弱,纯以战功立身。郭瀚则受索成周扶持——年初连番大战先后战死了两位督尉,桓校尉又残废去职,早先城里都以为他会上位……”
七万人口出了二先天五天人交感,这密度高出凉州边疆近乎一倍。
然而洪范并不觉得意外。
大华资源由边缘往中心层层富集,武道有成者同样如此;相比之下镇北卫与世隔绝,武者多留本乡,富集反而不明显。
“按我统计,烽燧城内浑然境武者有五十三人,贯通四百四十左右,大部分出身帮团——校尉,贺某虽不敢称兢业,但上面说的这五十三位浑然好手,我是位位都登门拜访过。”
贺奔喝口茶润润嗓子,略有邀功的自矜。
“帮团?”
这个词对洪范而言颇为新鲜。
“这是北疆的民间说法,放在南边大概是异姓结义兄弟的意思。”
贺奔沉吟片刻,想法子解释。
“譬如几家毗邻的世交,同一个猎队的青壮,一起打过仗的卒伍等等。北疆死生易变朝不保夕,百姓重实轻虚抱团护短,没有南边那么广大坚实的宗法氏族。”
他这话洪范一听便明。
复杂的组织基于虚幻的共识与认同,而北疆多动刀兵、远离王化、礼教不兴,于其不利。
此外贺州山北气候极寒物产贫瘠——烽燧一城不过聚了七万人,如今百姓要砍柴都得出城至少二十里——逼得人口散居。
当然对洪范这种横插一杠的外地人来说,这些都是利好。
“对了,校尉,我上面说的武者人数不包括无回营。”
贺奔又补了一句。
“他们隶属军队管理极为严苛,我实在插不进手……”
无回营是镇北卫特有的武者罪犯敢死队。
前几日赶路时洪范与养浩穰闲聊,就听说他的武道是从一位老死在烽燧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