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意义 (第1/3页)
按制,晋时中舍人四员,国朝二员,「以舍人才学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四员)共掌文翰。
郭德之外,另一人便是袁耽。
其中,郭德负责一部分文书事务,还在太子身边规谏。有外人奏事,郭德负责上达,同时还要每日检奏上直的官吏名册。
袁耽同样处理文书事务,另监督东宫医药。因为他长得好看,还要充当外出的侍从。若有人入宫觐见,袁耽负责安排一应威仪。
郭德接的是辛佐的班。
邵瑾仔细回忆了下,此人品行正直,亲厚族人,出仕这么多年,从未传过他有收受贿赂、欺压他人之事,道德上没有问题。
每天更是一大早就来了,检奏名册,一天假都没请过。
对这样认真负责的人,邵瑾还是很欣赏的。
郭德最大的缺点可能就是能力有所欠缺,对实务不太了解,另外稍有些域之分,但不严重。
大舅说做官首重道德,次重能力。邵瑾以前觉得这句话很对,但后来看到了诸葛恢将关西这种全是混世魔王的地方整治得服服帖帖,便知道有时候要看情况的,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么,更有了活生生的例子。郭德品德是好了,但他族人不一定啊。郭德也不一定知道自己族人干了啥,因为未必会有人对他说这些事情,人人都只想趴在他身上捞好处。
推彼及此,邵瑾也怀疑自己生活在被人编织好的蚕茧之中。很多事情都是娶妻之后才慢慢发现的,可能是因为府中慢慢多了河北土人的缘故。
袁耽和郭德大同小异,但稍差一些。
他最大的优点是文采飞扬,处理文字事务时做得很漂亮。
缺点是有域之分,虽然他就不是颖川士人。
当然,也有人说袁耽酷爱赌钱,但这不是什么缺点,这年头喜欢博戏的人太多了。
思来想去,邵瑾最后叹了口气,决定给十四弟一点补偿:襄城肥皂工坊产出日渐增多,就送他一批好了。
诚然,草原上干旱少雨,导致很多人不爱洗澡。但有城市的地方不一样,特别是凉城、马邑、
平城、盛乐这些地方,境内有不少河流穿过,并没有那么缺水,富贵人家久慕华风,生活习惯有所变化,慢慢发卖总能卖出去的,就这么办了!
至于郭德,回去后他会私下里找他谈一谈。以郭明融那脾性,怕是当场羞得面红耳赤,请辞归乡了。
说起来挺可惜的。郭德经常出言规谏,这不许那不行的,让身为太子的他十分难受,但事后想一想,又觉得身边需要这样一个人,哪怕有时候很讨厌他,却不知阳鹜能否做好这份差事了。
元真很快处理好了雉鸡和野兔。
他居然会做饭!说本来带了一些干笋回凉城吃的,这会就拿来炖雉鸡了,又是笋又是肉又是汤的,再放一些野菜,你别说,味道还真不错。
邵瑾居东宫崇德殿时,吃的都是食官令王辅(陈郡王氏,王瑚长孙)送来的酒食,制作精美、
色香味俱全,但似乎没今日吃的香啊,也不知怎么回事。
元真的随从们带来了更多的猎物,炙烤过后,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