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天渊池 (第1/3页)
六月初的河南已有几分暑热,邵勋不辞劳苦,来到了汴梁劝善坊。
大嫂张氏去世了,无论如何他要到一下场,
大侄子这会应该还没收到消息。部勋这次也不打算夺情了,就让他在家好好居丧吧。
邵勋一直留到六月中才返回洛阳,于天渊池中休养,顺便翻看各类奏疏。
给事中桓温、侍御史逢辟、黄门侍郎梁综、秘书郎王羲之四人陪伴在侧。
桓、逢二人的职责是预览奏疏、军报乃至书信,然后分门别类,王羲之随时待命,草拟诏书。
「单于府、安北府报,诸部鲜卑义愤填膺,愿发精兵劲骑,自山后西进,以助王师。」桓温朗读的声音抑扬顿挫,让人听着悦耳无比。
邵勋猛地拉起鱼竿,发现没上货,于是又往水里打了一窝,随口问道:「元子可知当年拓跋猗迤西征时用了多少人?」
「或有十万之众。」桓温答道。
「壮丁健妇加起来或有十万之众,但其实大部分人没有接战,在前方厮杀的不超过三万人。」邵勋说道:「他是先征讨漠北,打得漠北诸部狼奔家突,纷纷臣服,然后带着一众降人,如滚雪球般西进。这是个能人啊,挽狂澜于既倒。若无他,拓跋鲜卑可能已经提前三十年分崩离析了》
桓温没有说话。
连邵勋都没见过拓跋猗迤,更别说他这个年纪的了,没感觉。
「从北边草原进兵可行,但首先要让出征各部先变成‘胡人’。」邵勋说道:「已经抵达的各部别急着西进凉州,就让他们屯于河南地,牧马整训。此一万人,暂由安北督护杨会管制。拓跋鲜卑诸部愿意出兵,那就让他们出兵,拣选五千人好了。朕本来还打算放他们一马的,嘿!」
说罢,鱼竿一甩,落入水中。
这条进兵路线肯定是要利用的。
整个欧亚大草原其实是连成一片的,自古以来不知道多少部落经此迁徙、流动乃至征战,以至于被人称为「欧亚草原高速公路」,其实就是因为胡人逐水草而居,可以一边前进,一边放牧,沿途的牧草、河流就是他们的补给来源,牛羊马驼则是生产补给的工具。
趁着现在在草原上还有威望,那就狠狠消费一把。等到后世子孙,阴山附近的部落兴许还能命令一番,再远可不一定能支使得动了。便是强行驱使阴山两侧的部落经大草原西进,也会面临阻截,因为人家不一定怕你,不买账,不愿借道。
想利用这条「高速公路」,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完全统一或大体统一的草原大汗自然可以,中原天子则难上很多,邵勋印象中能如此调用胡人部落兵力、补给的只有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一一苏定方率唐军及回、突厥仆从军,在草原上追击三千里,彻底攻灭西突蕨。
另外,即便能调用胡人的牛羊、马匹、兵力,汉军自己也要会骑马,不然跟不上趟,这就淘汰了历朝历代大部分军队了。
苏定方初战,五千人下马结阵,长矛向外,弓弩齐备,大败突厥,以及最后一战时,一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