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感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三章 感悟 (第3/3页)

向祖父,然后又转过头,小手一指,道:「马!好多马!」

    「你想骑马么?」邵勋问道。

    钧衡眼睛一亮,立刻说道:「想。」

    「那就多来找阿翁。」邵勋笑道:「将来有你骑不完的马。」

    钧衡点了点头。

    邵勋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喜欢在宫里玩,还是到外面玩?」

    「外面。」小孩正是好奇心爆发的时候,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

    邵勋高兴地点了点头,道:「祖父也希望你不要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多出来走走、看看。阳刚一点、质朴一点,别像个弱不禁风的士人。」

    对于这句话,小孩哥就听不懂了,不过无所谓,比起祖父的话,他还是对那马更感兴趣。

    另外,那些走路的人身上叮当作响,挂了不少东西,也让他很好奇。

    桓温在不远处静静看着祖孙二人。

    鲁哀公曾对孔子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今上也说过这话,并在后面加了一句「暗于经国之务」,其实是一回意思。

    做大臣的,又有几个不希望君主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呢?

    天子这种人才难对付,谁没被他问得汗流决背过?

    太子又被他打发到各处,察访民情,将来也不会太好糊弄。

    轮到嫡长孙时,他又在循循善诱,或许不期望这个孙子能有多精明,但肯定不希望他什么都不懂,轻易就被人糊弄了。毕竟何不食肉糜之事,才过去没多久呢,就是不知道天子有没有这个时间来培养了。

    九月初十,邵勋回到了洛阳,于西苑召见太子。

    「先别急着长篇大论。」邵勋打量了下太子的脸色、姿态,道:「先告诉为父,北巡数月,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因地制宜。」邵瑾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吐出了这四个字。

    「详细说说。」

    「各地民情、地理、贫富、风气、习俗大不一样,治政、用兵切忌偷懒,须得对症下药,否则恐有祸患。」

    「比如呢?」

    「臂如赋税,有地方绢帛多、粮食少,百姓恨不得全用绢帛冲抵赋税。有地方不产绢帛,百姓若要补上户调的那几匹绢,往往要卖粮、卖牲畜,遭人盘剥。故随土所出为宜。」

    邵勋唔了一声,又问道:「还有什么感悟?」

    「过犹不及。」邵瑾又道。

    邵勋笑了笑,道:「何为‘过犹不及’?」

    「譬如选官,若皆为察举制,则不妥。若皆为试经制,亦不妥。若皆为武人占官或门荫入仕,

    还是不妥。」邵瑾说道:「再譬如边事,若一味使用镇兵、胡兵,不但令边塞胡汉百姓困苦,还易令禁军堕落不堪战。若一味用府兵,则易令其花费过大,乃至举债出征,此涸泽而渔也。故镇兵、

    胡兵、府兵、禁兵得掺杂着来。」

    邵勋听完,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写一份心得上来交给我。唔,此事不急,先回去看看你母亲,再陪下妻儿。旬日内交给我就行。」

    「是。」邵瑾应道。

    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邵勋淡淡一笑:「天下事,贵乎中庸。照此行事,虽未必能有多么惊世骇俗的壮举,却也不会有太大的纰漏。守成却是够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