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沙漠 (第2/3页)
很多的普通士兵呢?
四十天长途行军、四十天风吹日晒,嘿,这滋味可一言难尽啊。
抵达安排给他们的临时营房后,他召集王府僚属一起议事。
「听闻这是左右骁骑卫住过的。五天前他们向西进发了,营房空了出来。」王友沈劲着他打听来的消息。
他的族弟沈典站在身后,补充道:「左右骁骑卫并未走远,还在河仓城。」
邵立刻让人拿来地图。
敦煌县北有大量的湖泊及沼泽地,其中相当部分是淡水,附近又有不止一条河流经过,故令此地有相当的农牧业基础,并存在宋、阴、马、索等大族,经久不衰。
从敦煌向西南走至龙勒县,则有阳关。
从敦煌向西北走,则有河仓城(今敦煌西北大方盘城)及阴关,也就是俗称的玉门关(今小方盘城)。
他们要走的路线便是玉门关了。
邵看着地图,问道:「玉门营便在玉门关么?」
「在河仓城多一些。」沈典回道:「河仓城东西两侧都有湖泊沼泽,遍布芦苇、红柳,多年经营之下,灌渠甚多,军士赖以屯田。玉门关就要差一些了,疏勒河所经,周围少有良田。从此处向北百又十里有大湖(今哈拉湖,已干涸),湖北不远便是河仓城,屯有大笔军资器械。河仓城向北三十里便是玉门关,出玉门关六七十里便是沙漠」
说到这里,他看了眼邵。
邵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摇头笑道:「孤知道。陛下将此沙漠中分,西边归我,东边归敦煌。
说起来,这也是敦煌和高昌二都的分界吧?」
「是的。」沈典说道:
:「从玉门关到伊吾(今哈密附近)五百四十里,大半为沙漠。
其实他说得有点不太准确。
伊吾在普初曾设县,属敦煌郡。也就是说,后世的哈密地区整体曾属于敦煌郡。只不过后来这个地方实在没什么人,这个县罢废掉了。到了大梁朝,伊吾也只是个地名而已,总共不过几百户人家,也就能为商队提供一点简单的补给。
晋梁两朝的敦煌郡,其实出玉门关几十里就到头了,外面则是数百里沙漠,穿过这个沙漠才能抵达高昌,这是一条天然的分界线。
邵勋将沙漠中分,西边包括伊吾、高昌在内,尽数封给三子邵动,就是这个原因。
此刻邵提到封国之事,王府属吏们纷纷凑了过来,议论个不停。
邵则把地图交给他们,说道:「在敦煌休整五日,五日后领取食水,北上玉门关,前往高昌。」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同时也有些蛋疼。
不出门不知道,走一圈就知道这有多难了,与东征慕容鲜卑是两个极端。
那边要跨越数百里辽泽,全是泥淖沼泽,这边要横穿数百里沙漠,全是烈日黄沙,都让人望而生畏。
说实话,易地而处,他们都不想派兵征伐了。
西边以玉门关为边界,东边以新修的临渝关为界,难道不好吗?
这种事,也就今上一力坚持,不然真的得不偿失。
******
就在邵等人看地图的时候,拓跋思恭已带着右骁骑卫四百骑出玉门关了。
他们跟在玉门营的向导身后,一日行军六十余里,傍晚时分宿于一个烽燧外。
烽燧内有五十名玉门营士卒,旁边有一个湖泊,周围数里内长满了水草,并有一小片柳树林,
看着比较舒服。
湖水微咸,成卒们说最好不要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