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民情 (第1/3页)
拓跋思恭横穿沙漠的时候,以银枪中营、板蛮、療兵为主的万余人正在另一条道路上进发。
此地经敦煌渊泉县(今瓜州县东)西境、大泽西南水滨出发,往西北方向走二百余里,沿途多草场,然后进入大沙,要在其中走五百里左右,最终抵达伊吾。
所谓大泽,又称冥泽,乃疏勒河冲击而成的沼泽湿地,东西绵延二百多里,附近水草丰美,后世已干涸。
此处要穿越的大沙就是之前拓跋思恭穿过的沙漠,西自伊吾(哈密),东至瓜州,包含沙漠、戈壁、雅丹、绿洲等多种地形,史称「八百里瀚海」,名「大沙」,唐代名「莫贺延」,
后世包括库木塔格沙漠、哈顺戈壁等地。
拓跋思恭从玉门关穿越,全程七百里,需穿越五百多里大沙。
银枪军则自大泽穿越一一唐玉门关位于此处,属瓜州晋昌县一一全程九百里,同样需穿越近五百里大沙,中间经过后世著名的星星峡。
这两条道路之外,其实还有一条更艰难的几乎全程都在沙漠中的道路,此番没有安排队伍,也不太敢,因为死亡率真的高,除了亡命徒般的沙漠盗匪或走私商人之外,没人愿意走。
七月初一,大军抵达了一处新修的成堡外,稍事休整。
此堡驻有二百名戊已校尉营兵,显然已是高昌郡境内了,西距伊吾二百四十里。
堡由天子赐名,日「柔远戌」,除戊己校尉军士外,另有发配而来的江东豪强四百余家、近两千口,以高(毗陵人)、范(吴郡人)二姓为主。
柔远成西边的伊吾除戊己校尉营兵外,还有编户胡人二百家以及时(丹阳人)、陈(会稽人)
二姓江东豪民三百家。
这四家在江东本地其实也是下层豪族,却为了司马晋的天下奋勇拼杀,致有今日,怪谁呢?
他们这会正趁着太阳将要落山,天气稍稍凉爽一些的有利时机,在地里忙活着,开挖井渠。
银枪军的士卒从不远处路过,好奇地看着这一切。
这鬼地方,在地下挖来挖去作甚呢?难道挖房子住?地上太热了?
井渠旁边的高、范二姓子弟木然地看着过路的大军。
真的是木然,表情木然,眼神也木然,仿佛那些挎刀持弓的中原武人只是草木风沙一般,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就只是挖井渠,使劲挖,不停挖,挖了六年后,还会有第二个六年、第三个六年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平静。
杨勤在数十亲兵的簇拥下,直奔一井渠。
所谓并渠,即地面是井,地下是渠。
渠水奔涌不定,地势落差较大之时,甚至有涛涛水声。
如狼似虎的亲兵们瞬间涌到井口,将几名范氏子弟逐开。
范家人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却敢怒不敢言,默默退走了。
亲兵们用木桶从哗哗奔流的地下水渠中打了一桶水上来,杨勤拿瓢连饮好几口,半响后满足地叹道:「比路上那些苦水好喝多了。」
亲兵们亦排队上前,挨个饮水。
杨勤擦了擦汗,看向远方。
南边唯有起伏的山峦,但不高,也不大,东西两侧全是一望无际的沙旷野。
有人烟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