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性 (第1/3页)
其实,振华大学的毕业生进入灵河工作,就现阶段来说,陆严河还真不太“张开双手欢迎”。
因为现在的灵河还不够完整、庞大,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的才华能力,得不到保障齐全的施展空间。
现在这个阶段要在灵河干出成绩来,比起个人知识结构或者说学识,更看重的是工作本身历炼出来的、能够灵河发力做好资源利用的“老油条”。
现在是打江山的时候,不是守江山的时候。
不过,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后备力量。
虽然现在这几个振华毕业的学生还没有在公司里起到特别重要关键的作用,但以他们目前的表现来说,陆严河相信,假以时日,他们能够成为灵河的中流砥柱。
-
“现在灵河的日常用人成本已经涨到将近9000万元一年了。”陈寅说,“这几年快速扩张,从管理人员到制作链条的人员,我们新增了将近100名左右的员工。”
陆严河:“这以后是一家大公司了啊。”
“欧美那边,万青青带领的团队也已经有16人的规模了。”陈寅说,“现在我们整个灵河的运营是非常健康的,这得益于公司业务和盈利模式的简单,少了很多的麻烦。”
“可以,很漂亮。”
陈寅问:“老板,你有没有考虑过把制作和版权运营拆开来?”
灵河两个盈利大头,一个是影视剧综作品的版权收入,一个就是相关的版权运营收入。
在灵河,后者比前者多出了一截。
陆严河摇头:“不能拆开,现在灵河的项目,几乎每一个都在立项之初就开始接入版权运营衍生的事情,如果两者拆开的话,内部对接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矛盾。”
陈寅:“那就必须在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人员规模了。”
“扩大哪方面的?行政管理还是制作方面的?”
“行政管理。”陈寅说,“我们现在行政管理的队伍,运行几乎是高负荷的,只是因为升职空间大、绩效奖励高,所以让这一套能够在现行状况下撑下来,但不是长久之计。”
“OK。”陆严河点头,“高水平的公司,行政管理队伍都一定是强大的,不过,除了管理队伍,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我们是不是也有两年没有改革过了?我们新增了一百名左右的员工,但是我有两年都没有收到过关于公司运行机制调整的方案了。”
陈寅神色微变,点头,说:“这个是我的疏忽,我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到制作和作品上去了,疏于公司管理体系的建设了。”
“这几年公司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对内容制作的投入,你精力被转移过去也很正常。”陆严河说,“实际上,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也发现公司现在的内容业务已经扩张了好几倍,不是之前的体量了,所以你才希望把它和版权运营衍生分离,这一方面是灵河核心竞争力,不能随意拆分,反倒是公司日常运营管理这一块,应该给你再找一个副手。”
-
“陈寅为公司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想要扶正,想法很正常,不过,接下来公司除了制作、版权运营之外,子杏姐马上会要过来,开拓我们的大平台建设。”
陆严河跟陈梓妍说:“三大块业务对公司的管理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让陈寅一个人负责管理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块制作业务,既对他的要求太高,也容易让公司的结构失衡。”
陈梓妍问:“那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我让他自己从公司内部培养一个副手,一年时间,然后他自己做选择,二选一,看他留在哪个位置。”陆严河说,“这些年他为公司兢兢业业,做了很多,我不想出于制衡的目的对他明升暗降,也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他自己培养一个副手,之后再去负责另一块业务,他情感上应该也相对更能接受一点。”
“那你就不担心他培养的副手,最后是他的人?”
“无论是不是他的人,只要能够贯彻灵河的发展战略意图,那都是灵河的人。”陆严河说,“只要不过线,说句实话,公司里面,有徐天明的人,有陈寅的人,以后还会有辛子杏的人,派系永远不会消失,你提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是别人的人。就像别人眼中,徐天明、陈寅以及未来的子杏姐,都是我的人。谁是谁的人不是关键性问题,谁说的话管用才是关键性问题。”
陈梓妍满脸欣赏地点了点头。
“听到你说出这番话,我满足了。”
“养成的快乐?”陆严河笑着反问。
陈梓妍点头,“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