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39 不打为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39 不打为妙 (第2/3页)

然一叹:“罢了,我赤诚之心,依然抵不过胡宗宪一句话。”

    杨长帆话罢,蓦然向外走去。

    徐文长也未阻拦。远远作揖道:“并非你想的那样,一切,乡试之后再谈。”

    杨长帆摆了摆手,出了徐府。

    科举,揽尽天下英才。

    大明江山的稳固,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个个胡宗宪,一个个徐文长,一个个海瑞。

    再大的奇才,也逃不过这个禁锢。

    他们保家卫国,他们励精图治。他们为国家社稷操碎了心。

    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一个人更加舒适的炼丹修仙而已。

    现代人的思维是无法接受这一点的,但着眼此时,即便是徐文长也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天下本来就是皇帝的,替皇帝操心是我们的责任。

    杨长帆行在会稽街上,失去了徐文长令他落寞,这该死的套路更让他失望透顶。

    技术很重要,思想更重要。

    只有改变思想才能解放技术,否则凭小部分异类的努力始终是没有出路的。

    要改变一个思想。

    天下是皇帝的。还我们自己的。

    我是皇帝的奴隶,还是自己的主人。

    这能改变么?

    能也不能。

    说它不能,徐文长才华横溢,却痴心乡试十八年。心无它物。

    说它能,徐海一介和尚,却敢领着倭寇攻向江南。

    徐文长自然是大才子,名垂千古。

    徐海自然是大汉奸,遗臭万年。

    可现在杨长帆也说不清楚,谁的路是对的。谁是错的,谁又是更先进的。

    ……

    半个月后,东南又来了新变动。

    苏松巡抚曹邦辅领兵不利,督抚不当,致明军损失惨重,被谪戍朔州。曹邦辅自是不甘,却也斗不过严党,眼见自己的手下俞大猷暗投胡宗宪麾下,怒参一本纵敌逃亡,人之将贬其言也恶,曹邦辅不吝言辞黑化这位“叛徒”,终至龙颜大怒,只是俞大猷的头衔已经基本都被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