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文武百官最无义 (第2/3页)
关山月觉得崇祯帝现在有些一叶障目,明末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英雄的,“圣上之痛,臣感同身受。但是臣希望圣上切莫被愤怒掩盖了您那智慧的双眸,我们不应该把文武百官一竿子全都打死,里边还是有许多忠君爱国之人的,比如三府兵备卢象升。”
崇祯帝经历过失败,他能判断出其中的对误,迅速的吸收其中的有益养分,点了点头,说道:“爱卿,你说的有道理。朕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士大夫阶层反对朕是因为利益。那么天下此起彼伏的流贼,又是为何揭竿而起呢?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关山月顿时为难起来,不知道如何跟崇祯帝用后世的观点解说。大明现如今是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偏偏还土地兼并严重。士大夫阶级尚有科举之途可走,可农民要是想往上层社会流动,唯有造反一途可走。可崇祯帝,他根本就没有阶级观念啊?
他的脑子飞速的运转,他必须用合适的言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要是对崇祯帝有所触动是再好不过的了,“额……臣觉得,流贼四起,皆是因为灾异频仍,不堪重负。只要家家有地种,人人吃饱饭,过年有新衣穿,流贼便再也不复存在!”
崇祯帝内心震惊至极,他从来都没向这个方向考虑过流贼的问题。他开始的时候在压根没把流贼放在心上,谁曾想西北的流贼愈演愈烈。初时,用的是“剿”字诀,后来又用“抚”字诀,现如今是“剿抚”并用。可最终收到的成效并不大,许多流贼归顺吃没了朝廷赈济粮食后是降而复叛,让人是不胜烦恼。
“大明有两万万人口,让这么多的耕者有其地,食者果其腹,新年有新衣,难啊!”
关山月看着一脸为难的崇祯帝,不失时机的说道:“现如今,大宁基本能做到这一点。陛下尽可把塞北四省当成一个改革变法的试点,要是能成,再在大明推而广之。”
崇祯帝听了眉头紧皱,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说道:“我询问过大宁都指挥使赵瑞雪,据她说大宁能做到这一点的根基是土地归属朝廷所有。可爱卿,你知道,除了大宁,大明的耕地是归属个人所有的。太祖当初制定的政策,皇权不下乡,耕地是大部分集中在乡绅手中的。”
关山月抿了抿嘴唇,思索着把后世的土地革命在大明推而广之是不现实的,虽然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