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筹划 (第3/3页)
上加难。可现在情况已然如此,再不快快行动以后会一日难过一日。
刘飞扬想了多时觉得现在应该去见一个人,恩师左宗棠的钱袋子,大清巨商胡光墉字雪岩。
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在江浙一带可谓妇孺皆知。胡雪岩之所以受人欢迎,因为他是白手起家的楷模,符合大多数人对自己前程的心理期待。
胡雪岩幼时家贫,也是靠帮人放牛为生的。稍长一点,经人推荐,到杭州一家于姓钱肆当学徒,得到肆主赏识,提拔为“跑街”(业务主办)。
咸丰十年(1860年),胡雪岩因他的勤勉,时来运转。他的老东家无后,临终前就把钱庄赠给了他,从此他自开“阜康钱庄”,开始和官场中人往来,终成为杭州一大商绅。
胡雪岩与左宗棠也是相交莫逆,如果说盛宣怀是李鸿章的钱袋子,那胡雪岩也就是左宗棠的银库了。而此次风潮到最后,最大的倒霉者应该就是这个胡雪岩了。
刘飞扬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胡雪岩和阜康钱庄的资料,现在胡雪岩的情况也是堪忧,他依仗雄厚资本做后盾,主营茧丝。这时候,生丝是外国商人最中意的中国商品,但茧丝市场的价格一般都操纵在外商手里。
胡雪岩倒也有点民族自尊心,意欲与外商在茧丝市场决一雌雄。他叫手下的各当铺在江浙两省放开收购茧丝,预付给蚕农定金,务必不要使货源落入外商之手。然后,他便在伦敦组织销售,要开拓自己的茧丝外销渠道。
哪晓得人家外商也有地方保护主义,伦敦的工厂主联合起来,故意压低购买价,再加上中法战争虽然结果大清取胜但洋人却想在经济扳回一手就联合起来令上海的各洋行也同时停止收购茧丝。两边先后一动作,茧丝价格立刻大跌。一月之内,胡雪岩就亏损了白银五百多万两!
此时情况岌岌可危但胡雪岩毕竟还没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两人合力以刘飞扬有先知的本事和胡雪岩的财力情况或尚有转寰。
刘飞扬决定马上去拜会胡雪岩,由他开始联合国人对抗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