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章 谋划新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章 谋划新政 (第1/3页)

    、、、、、、、

    台湾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福建移来了不少的人,但人口还是不多。随着各项工程的开工,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台湾的壮丁不够了。壮丁不够只好向大陆招工,原来主要是向福建闽南招,但此次刘飞扬决定向江北招流民。台湾大都是福建移民,民间多讲闽南话,在他脑中日后台湾要独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对中华文化有很多的不认同感。这次招江北的流民就是增加台湾人口中的其它地域的人,增强文化认可感。

    与此同时刘飞扬还要继续他看法,与刘铭传新政不同的是,刘铭传是用官府的财政办洋务即官办,而刘飞扬他要引进资金,让商人来办西式企业即民办。他要用脑中的先进的思想、知识和先知给商人做指引,给他们指明一条路。这样台湾财政不但不会有负担而且会更多的收入。

    但是要引进企业最需要的是人才,台湾虽然经过刘铭传几年的新政,培养了一些洋务人才,但还远远不够。而且要大量的各种专业技术的人才当靠台湾这根本就不能,虽然刘飞扬从上海也带了一些人来。刘飞扬带的人现在大都投入到铁路和矿山的建设中,现在他每天面对寻问办企业的事发愁,他连个咨询的人都没有。

    面对着商贾的热情,刘飞扬不想来者不拒,对于再到台湾要开矿的一律回绝。因为卖掉矿山只是权宜之计,他要缓和一下财政,筹钱把铁路修完。而台湾接下去的发展,自己也需要大量的矿石所以要留着一些已被台湾自己之需。

    他连日苦思要在台湾发展什么产业,做什么即能赚钱又能带动台湾甚至国家的大发展。他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一直漏掉一个重要的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

    现在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期,只要能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转机。在他脑中就有一百年后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那什么电脑,中国就占了全世界百分九十产量。

    刘飞扬最终拟了一份计划:一、在台湾大建码头、发展船运,把台湾从孤悬海外变成中国乃到世界船运中心。二、发展棉纺织业,染印业等轻工业使台湾短期内能大量的增加一些投资少、见效多,能容纳大量工人的行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增加台湾的人口。三、发展高科技业,借鸡生蛋,从西方各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