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战(二) (第3/3页)
,派去的人假装跟石川发生冲突,两人在船上打起来。这样两人都被看管起来,船一靠岸,就由上海衙门的衙役把两人带走。然后在衙门里就从石川的包裹里查获了情报,在审讯中石川口风很紧,坚不承认自己的间谍身份,当夜里就是牢房中自杀了。
上海道道台郑成明就报给刘飞扬,刘飞扬想了一天,9月13日,向朝**呈《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
在奏折中刘飞扬,指出李鸿章的天津军械所书办刘芬通敌,出卖北洋的情报,并把缴获的情报一并呈上。他认为李鸿章以不适合再当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应该再选能吏代之。
刘飞扬的这份奏折在朝中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庭因为此事顿时如被扔下了一个炸弹。
这时李鸿章在大清国如日中天,李鸿章手握北洋水师和十数万装备西式枪炮的淮军,淮系官员遍天下。但朝中也有不少反对李鸿章,反对淮系的人。其中最著名是就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翁同翕。翁同翕一见到刘飞扬的奏折就觉得这是搬倒李鸿章的好机会,马上就指使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并在日本还开了一家洋行。参劾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倒卖军火,将4万杆枪私自卖给了日本人。
此时清国与日本的关系已经紧张了,这时候对李鸿章的弹劾如同一记重拳击向他。
李鸿章开始还对此事并不在意,想以不变应万变,但朝中对他弹劾如风起潮涌。9月19日,慈禧就石川一案向李鸿章发出密谕,要求他,上辩奏折并究出淮军中探听军情之人,严把军情的机密,如有涉法之人即行正法······不得稍涉宽纵。
在沉默了八天后,李鸿章于9月22日向总理衙门正式报告石川一案,但称仍在严查中。李鸿章还想再拖一拖,使谣言自行散去,但是他没想到清廷撇开了他,清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