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革新和革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革新和革命 (第3/3页)

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兴资办企的风潮,从沿海向内地扩散,对机器的需求越来越大。上海机器制造厂生产的机器,供不应求。

    刘飞扬创办的几个企业,现在是赚得盆满钵满。他开始在两江再办一些军工企业、军事学校。扩建南京的金陵兵工厂;上海再引进一家德国的造船厂定名江南造船厂;改建金陵讲武堂为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新建上海海军军官学校。

    就在刘飞扬忙着两江的革新时,一事引起他的关注。

    ······

    1894年春,孙文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夏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孙文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9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文草拟的《兴中会章程》。

    兴中会总部成立后,立即筹划在广州发动起义。当时推定孙文驻广州直接策动、指挥起义事宜,由郑士良、陆皓东、邓荫南。陈少白等担任助手;杨衢云驻香港负责后方接应和财政事务,由黄咏商、谢缵泰等担任助手。

    孙文等到广州后,在城内双门底王家巷王氏书舍设立机关,公开打出农学会的旗号,以研究农学掩人耳目,实则借此秘密联络会党、防营。在广州陆续加入兴中会的很快达到数百人。为便于容纳往来同志及贮藏秘密文件和武器,复增设分机关于东门外咸虾栏张公馆及双门底圣教书楼后礼拜堂,此外又在省河南北设立小机关数十处。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各方面的准备逐渐成熟。起义的具体计划几经研究,最后确定为“分道攻城”之策,即以丘四、朱贵全等集合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等地会党3000人集中香港、九龙,俟发难当天进入广州,作为首先发动冲击的敢死队;附城各处之会党、绿林、民团预先进入市内,届时会同防营、水师举事响应;炸弹队在各要区施放炸弹,以壮声势;北江、清远、花县、香山、顺德等地的会党、绿林、民团在广州起义后立即响应,以为臂助。

    起义日期定为农历九月初九(10月26日)重阳节。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