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高歌猛进 (第3/3页)
付报款。湖南巡抚陈宝箴、浙江巡抚廖寿丰也分别下令两省官府购阅。由于梁启超、汪康年等人的努力和洋务派的大力支持,《时务报》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对改良派颇有微词的广东巡府端方也说,《时务报》“每册数千言,张目大骂,如人人欲意所云,江淮两广之间,爱其文字奇诡,争传诵之,行销至万七千余册。”
洋务派虽支持、参与改良运动,但他们毕竟与改良派不是一个政治集团,与改良派有矛盾斗争。二者之间的矛盾斗争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论学的不同。康有为先后撰《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二书,前者指斥古文经学为刘歆所伪造,后者将孔子断为改制先驱,六经为孔子改制所假托。在康有为来说,固然是布衣变法,事大骇人,所以拉大旗作虎皮,但由于其“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学术上不能立足而效果适得其反。饱读儒家经典的洋务派当然不买康的帐,指斥批评自在意中,进而疑康“心术不正”。张之洞多次劝康、梁放弃孔子改制之说,并对《湘学报》刊登素王改制之说加以干涉。
其次,改革的政治诉求不同。改良派强调变法须大变、全变,主张实行民权,最终实现君主立宪制度;洋务派虽然也要求一定程度的政治改革,但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双方在《时务报》、《湘学报》办报方面的冲突,概缘于此。
再次,作为改革派中的元老与新进,两派之间也有意气与门户方面的矛盾。洋务派视改良派为洋务新秀,总是试图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成为自己的幕僚或智囊,招致了改良派的不满。张之洞对康梁都进行过为我所用的试探,许以美差厚俸,但均遭婉拒。张之洞一方面支持《时务报》的创办和发展,却又时常干涉报纸内容和报馆的用人之权,企图使《时务报》连同改良派纳入他范围,激起了梁启超等人的不快。而康有为更是万事唯我,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根本不是肯寄人篱下之辈,梁启超等人也深受康的影响。洋务派笼络不成,遂有种种或明或暗的排斥攻讦。另一方面,改良派得到光绪皇帝的器重,一时间颇有青云直上之势,不免引起一些人的妒嫉。
但必须指出,洋务派与改良派的矛盾与斗争虽然存在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二者之间并非根本对立,也没有从根本上破坏改良运动。